李军和李勇说着话,这时,外面又有许多人前来。
李农平和黄秀兰出去接待,现在大家都饿,老刘叔跟王建国响应上面的命令,通知可以不必按照规定时间上工了,大概把活干完就行。
反正去年十月已经种下秋麦,等着今年六月丰收,要是六月是个丰收年,这个灾难年头也就过去了。
因着不必上工,大家便有空做些别的事,比如这个时候,许多人都来李家串门。
让李农平意外的是,来的人跟他们家都不熟,许多家还有些过节呢,一些看不起他的人,这会儿都乐呵呵上门了。
“呵呵,农平老弟,好久没来你们家走动,这会儿不用上工,我来走走,不会赶我走吧。”
王光华,王光宗的堂弟,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,手里拎着一网兜螃蟹,走在最前面。
来到李家,径直将螃蟹放到桌子上,说:“这是我今早上刚出去打捞的螃蟹,新鲜着呢,知道你们家有李勇,能上山打肉吃,但螃蟹估计吃的少,没那么腻,可以给你们送过来。”
“不像我们家里人,不敢上山,只能下水摸摸螃蟹,都吃吐了。”
说着,他笑得像个弥勒佛一般,脸颊上的皮都挤到了一起。
他以前是很胖的,可现在饿瘦了,皮便松弛下来,挂在身上,看起来有些怪异。
眼睑上更是水肿突出,腿肚子也有些肿,突出出来,仿佛还跟以前一般胖。
“呵呵,谢谢你了。”
李农平语气有些僵硬,有点尴尬,跟这位平时可不熟,一般见面都不打招呼。
这人以前也看不上他,身为村长王老根的亲戚,虽然一样穷,但日常难免有些优待,好的农具,村里唯一的老牛还没死的时候,是优先供给他们几家用的。
至于自家,当然是用锄头挖,早已习惯了。
想到这些,李农平对他们就没什么好态度,黄秀兰自然也是爱搭不理,连口水都没打算端出来给他们喝,坐在椅子上两手交叉,看他们表演。
见到他们这样,这些人也不恼,还真表演起来了,王光华搬着个凳子坐到李农平旁边,亲热地说:“农平老弟,平时咱们也不走近,没注意到你们家有这么个武曲星,不像我们家那几个不成器的,上些天我家老三也上山打猎,直接被野狼咬断一条腿,给我气的呀!”
他一拍手,气得不行,道:“你说他怎么就不能像李勇一样灵活些,不过也不能怪他,他太饿了,跟我说手脚都没力气,回来断腿了不想着治,只说爸啊,你拿个白薯给我吃吧,我吃个白薯,就当治好这条腿了。”
说着,他脸上似哭似笑,很难看,说:“你说这娃娃,多可怜啊,腿断了都不要紧,就是想填饱肚子,但是这该死的年头,地里连白薯都不长,公社食堂说要办,办着办着又办成这样,眼看就要饿死人啊!”
“现在就盼着夏收,要是六月收成好,咱们都能活下来,就是怕我们熬不到六月……”
他絮絮叨叨的,旁边的人时不时跟上一两句,说得李农平和黄秀兰也代入了,不自觉就跟着说起来。
“六月丰收恐怕难,去年发大洪水,今年又是大旱,今年收成恐怕悬了。”李农平皱着眉头说。
“是啊,你说为什么呢?!往年天气都挺好的,偏偏是今年,大家都没东西吃的时候闹干旱,这是老天爷要收咱们吗?!”
他语气太悲怆了,黄秀兰不自觉安慰:“没事的,公社食堂虽说吃的少,但总也有一口饭,饿不死,等熬过这一阵就好了。”
“饿是饿不死,但也吃不饱,他说现在食堂里没有白面,没有玉米面,全是棒子面掺麦麸粉,榆树皮粉,加点白薯粉掺和,白薯粉都算了,你们说那棒子面,麦麸,榆树皮,是人吃的吗!”
“这还不如建国前呢!”
说到最后一句,堂弟王光盛上前一把捂住他的嘴巴,警告道:“光华哥,这可不能乱说。”
黄秀兰也说:“可不能比,建国前没东西吃,饿死就饿死了,哪里还管你最后一口饭,现在公社食堂虽然没东西吃,怎么都管你最后一口饭,能让所有人活下命来,哪里是建国前能比。”
王光盛的媳妇刘二姐也说:“是啊,公社食堂虽然没东西吃,但起码公平,尽量保证大家都饿不死,只要熬过去就好了,就是怎么能熬过去。”
王光华拍着大腿说:“饿不死,饿不死,我倒是宁愿饿死算了!”
“这样挨着饿,真难受啊!”
听着他的话,大家心有戚戚,王光盛说:“我是不想饿死,我们一定会找到活路的。”
刘二姐说:“不会饿死的,哪个时候没几个天灾人祸了?我听人说,要是古代发生这么大的粮荒,早就饿死不知道多少人了,尸体能堆满田沟,接着到来的就是瘟疫,等该死的都死干净,一切就又正常了,咱们这算什么,国家能保我们最后一口饭吃,就肯定能让咱们度过去,我们不要怕,等六月收粮,肯定能丰收!”
她说这话时,李勇和李军正好从屋里出来,闻言诧异的看了她一眼。
这村里的婶子,还挺有见识。
村民也有人夸她懂得多,刘二姐爽朗一笑,说建国前跟着战士同志们上过夜校,有空就一起聊天,才听了一些东西。
如此聊了一番,算是打开了话题,大家也趁机把自己手里拎着的东西放到李家桌子上,李农平一时间接也不是,不接也不是,大伙都吃不起饭了,这些人还往他家里送吃的,这是怎么回事?
让他无地自容,要推拒,可这些人偏让他收。
黄秀兰倒看得清楚,他们送来的不是海鲜就是野菜,都是些不放油就很难吃的东西,要么就没营养,这是猜到了灶王爷和勇子的关系,在暗戳戳搞事呢!
不过这些人没明说,黄秀兰也不戳破,眼看李农平已经跟他们聊上了,不好打断,只是在旁边陪坐,偶尔插话两句。
片刻,看大家没注意,她随意起身,说去看看浩浩去哪了,便往外走。
接着,李勇也跟过去,两人在外面会面。
李农平和黄秀兰出去接待,现在大家都饿,老刘叔跟王建国响应上面的命令,通知可以不必按照规定时间上工了,大概把活干完就行。
反正去年十月已经种下秋麦,等着今年六月丰收,要是六月是个丰收年,这个灾难年头也就过去了。
因着不必上工,大家便有空做些别的事,比如这个时候,许多人都来李家串门。
让李农平意外的是,来的人跟他们家都不熟,许多家还有些过节呢,一些看不起他的人,这会儿都乐呵呵上门了。
“呵呵,农平老弟,好久没来你们家走动,这会儿不用上工,我来走走,不会赶我走吧。”
王光华,王光宗的堂弟,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,手里拎着一网兜螃蟹,走在最前面。
来到李家,径直将螃蟹放到桌子上,说:“这是我今早上刚出去打捞的螃蟹,新鲜着呢,知道你们家有李勇,能上山打肉吃,但螃蟹估计吃的少,没那么腻,可以给你们送过来。”
“不像我们家里人,不敢上山,只能下水摸摸螃蟹,都吃吐了。”
说着,他笑得像个弥勒佛一般,脸颊上的皮都挤到了一起。
他以前是很胖的,可现在饿瘦了,皮便松弛下来,挂在身上,看起来有些怪异。
眼睑上更是水肿突出,腿肚子也有些肿,突出出来,仿佛还跟以前一般胖。
“呵呵,谢谢你了。”
李农平语气有些僵硬,有点尴尬,跟这位平时可不熟,一般见面都不打招呼。
这人以前也看不上他,身为村长王老根的亲戚,虽然一样穷,但日常难免有些优待,好的农具,村里唯一的老牛还没死的时候,是优先供给他们几家用的。
至于自家,当然是用锄头挖,早已习惯了。
想到这些,李农平对他们就没什么好态度,黄秀兰自然也是爱搭不理,连口水都没打算端出来给他们喝,坐在椅子上两手交叉,看他们表演。
见到他们这样,这些人也不恼,还真表演起来了,王光华搬着个凳子坐到李农平旁边,亲热地说:“农平老弟,平时咱们也不走近,没注意到你们家有这么个武曲星,不像我们家那几个不成器的,上些天我家老三也上山打猎,直接被野狼咬断一条腿,给我气的呀!”
他一拍手,气得不行,道:“你说他怎么就不能像李勇一样灵活些,不过也不能怪他,他太饿了,跟我说手脚都没力气,回来断腿了不想着治,只说爸啊,你拿个白薯给我吃吧,我吃个白薯,就当治好这条腿了。”
说着,他脸上似哭似笑,很难看,说:“你说这娃娃,多可怜啊,腿断了都不要紧,就是想填饱肚子,但是这该死的年头,地里连白薯都不长,公社食堂说要办,办着办着又办成这样,眼看就要饿死人啊!”
“现在就盼着夏收,要是六月收成好,咱们都能活下来,就是怕我们熬不到六月……”
他絮絮叨叨的,旁边的人时不时跟上一两句,说得李农平和黄秀兰也代入了,不自觉就跟着说起来。
“六月丰收恐怕难,去年发大洪水,今年又是大旱,今年收成恐怕悬了。”李农平皱着眉头说。
“是啊,你说为什么呢?!往年天气都挺好的,偏偏是今年,大家都没东西吃的时候闹干旱,这是老天爷要收咱们吗?!”
他语气太悲怆了,黄秀兰不自觉安慰:“没事的,公社食堂虽说吃的少,但总也有一口饭,饿不死,等熬过这一阵就好了。”
“饿是饿不死,但也吃不饱,他说现在食堂里没有白面,没有玉米面,全是棒子面掺麦麸粉,榆树皮粉,加点白薯粉掺和,白薯粉都算了,你们说那棒子面,麦麸,榆树皮,是人吃的吗!”
“这还不如建国前呢!”
说到最后一句,堂弟王光盛上前一把捂住他的嘴巴,警告道:“光华哥,这可不能乱说。”
黄秀兰也说:“可不能比,建国前没东西吃,饿死就饿死了,哪里还管你最后一口饭,现在公社食堂虽然没东西吃,怎么都管你最后一口饭,能让所有人活下命来,哪里是建国前能比。”
王光盛的媳妇刘二姐也说:“是啊,公社食堂虽然没东西吃,但起码公平,尽量保证大家都饿不死,只要熬过去就好了,就是怎么能熬过去。”
王光华拍着大腿说:“饿不死,饿不死,我倒是宁愿饿死算了!”
“这样挨着饿,真难受啊!”
听着他的话,大家心有戚戚,王光盛说:“我是不想饿死,我们一定会找到活路的。”
刘二姐说:“不会饿死的,哪个时候没几个天灾人祸了?我听人说,要是古代发生这么大的粮荒,早就饿死不知道多少人了,尸体能堆满田沟,接着到来的就是瘟疫,等该死的都死干净,一切就又正常了,咱们这算什么,国家能保我们最后一口饭吃,就肯定能让咱们度过去,我们不要怕,等六月收粮,肯定能丰收!”
她说这话时,李勇和李军正好从屋里出来,闻言诧异的看了她一眼。
这村里的婶子,还挺有见识。
村民也有人夸她懂得多,刘二姐爽朗一笑,说建国前跟着战士同志们上过夜校,有空就一起聊天,才听了一些东西。
如此聊了一番,算是打开了话题,大家也趁机把自己手里拎着的东西放到李家桌子上,李农平一时间接也不是,不接也不是,大伙都吃不起饭了,这些人还往他家里送吃的,这是怎么回事?
让他无地自容,要推拒,可这些人偏让他收。
黄秀兰倒看得清楚,他们送来的不是海鲜就是野菜,都是些不放油就很难吃的东西,要么就没营养,这是猜到了灶王爷和勇子的关系,在暗戳戳搞事呢!
不过这些人没明说,黄秀兰也不戳破,眼看李农平已经跟他们聊上了,不好打断,只是在旁边陪坐,偶尔插话两句。
片刻,看大家没注意,她随意起身,说去看看浩浩去哪了,便往外走。
接着,李勇也跟过去,两人在外面会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