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长瑞那股被皇帝击得粉碎的傲骨,在这一刻,被这极致的羞辱,重新粘合了起来,甚至变得更加尖锐,更加疯狂!
他用手撑着地,挣扎着,颤巍巍地,再一次,挺直了自己的腰杆!
他死死地盯着龙椅上的李睿,用尽全身的力气,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,那嗓音嘶哑得如同破锣,却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!
“陛下!”
这一声,让刚刚松了口气的孔明礼魂飞魄散,他想扑过去捂住侄子的嘴,却已然来不及!
“我们不种地,不挖矿,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做!”
“而是因为,我们不屑于做!”
“圣人教我们治国平天下,不是让我们去和农夫争利!”
“我们读书人,一旦做了,就绝对比那些愚昧的百姓,做得更好!”
“好上千倍!万倍!”
李睿闻言,先是一愣,随即,那张冰冷的脸上,终于露出了一抹真正感兴趣的笑意。
他身子微微前倾,手肘撑在龙椅的扶手上,像一头发现了有趣猎物的猛兽。
他看着底下那个如同困兽犹斗的年轻人,缓缓地点了点头。
“好啊。”
“说得好!这才是朕想听到的!”
“既然你们如此自信,那朕就给你们这个机会!”
“朕不仅要看,满朝文武,天下百姓,都会看着!”
“朕,等着!”
……
很快,孔长瑞和那帮士子都被羽林卫“请”走了。
没有枷锁,没有喝骂,但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,和腰间锃亮的钢刀,比任何刑具都更有分量。
东华门外,围观的百姓们彻底看傻了。
这就完了?
不杀头?不游街?
就这么……送去挖煤种地了?
“我没听错吧?让这帮高高在上的读书老爷去跟泥腿子抢饭碗?”
“嘿,这叫什么事儿啊!皇帝爷的心思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!”
“我倒觉得挺好!让他们也尝尝咱们老百姓的苦!天天之乎者也,有啥用?能当饭吃吗?能让婆娘孩子穿暖和吗?”
议论声此起彼伏,百姓们看热闹不嫌事大,只觉得今天这出戏,比那戏台子上唱的还要精彩一万倍。
……
文华殿内。
那股子淡淡的腥臊之气还没散尽,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百官们依旧低着头,一个个装起了鹌鹑,生怕皇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。他们能感受到,龙椅上那道目光如同实质,正在他们头顶缓缓盘旋,审视着每一个人。
还是跪在地上的孔明礼最先反应过来。
他知道,此刻不是为侄子悲伤的时候,而是向皇帝表态的时候!
老尚书一个激灵,顾不上额头上的血迹,再次重重叩首,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激。
“陛下圣明!陛下仁慈啊!”
“此等叛逆之言,按律当诛!陛下却不忍杀伐,反而给他们一个脱胎换骨,重新做人的机会!此乃天恩!老臣……老臣代那不成器的孽障,叩谢陛下天恩!”
说着,又是砰砰砰几个响头。
这番操作,把不少同僚都看呆了。
不愧是官场老油条,这反应速度,这脸皮厚度,绝了!
紧接着,一直沉默不语的首辅于谦,也从队列中站了出来,对着李睿躬身一礼。
“陛下,孔大人所言甚是。”
“这帮士子,久居象牙塔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满脑子都是些不切实际的圣人空谈。今日之举,虽是狂悖,却也显出几分血性。”
“让他们去田间地头,去矿山工坊,与我大夏最底层的百姓同吃同住,同劳同作,亲身体会一番稼穑之艰难,民生之不易,磨掉他们那身虚浮的傲气,对他们,对我大夏,或许……将来还有大用。”
于谦这番话,说得是情真意切,不偏不倚。
既肯定了皇帝的做法,又暗戳戳地为那帮学生说了几句好话,点明他们还有“改造”的价值。
兵部尚书顾长青,闻言暗暗撇了撇嘴。
什么血性,不过是蠢罢了!
但他听出于谦是在给皇帝搭台阶,便也沉默不语,只是心中对这位年轻帝王的雷霆手段,愈发敬畏和钦佩。
李睿坐在龙椅上,看着下面两个一唱一和的老狐狸,心中门儿清。
这俩人,一个唱红脸,一个唱白脸,配合得倒是默契,不就是想让自己别把事做绝,给那帮蠢货留条活路吗?
他也懒得戳破。
因为他真正的目的,根本不在此。
“于爱卿所言,甚合朕心。”
李睿淡淡地点了点头,算是认可了他们的说法。
随后,他话锋猛地一转,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殿内所有文官,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,抛出了一个真正的重磅炸弹。
“既然说到了读书人,那咱们今天,就好好聊聊这读书人的出路问题。”
“聊聊我大夏的国之根基——科举!”
科举!
这两个字一出口,整个大殿的温度都好像又降了几分!
连呼吸声都消失了!
所有官员的心,瞬间提到了嗓子眼!
来了!
今天真正的正戏,现在才要开场!
李睿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,那“笃、笃”的声响,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。
“我大夏立国百年,科举取士,为国选才,本是固国之本。”
“但朕发现一个很有趣,也很严重的问题。”
“我大夏的科举,只选官,不选吏。一榜进士,不过百人。可天下间的读书人,何止千万?这些人,十年寒窗,一朝落榜,或是只考中个举人、秀才,上不去,下不来,卡在中间。”
“他们做不了官,又不屑于民。于是,终日无所事事,聚在酒楼茶肆,结党营社,非议朝政,指点江山,自以为怀才不遇,实则不过是朝廷的负资产,是地方的不稳定因素!”
“朕问你们,这些人,是社稷之栋梁,还是社稷之蛀虫?!”
“诸位爱卿,你们说,这个问题,该不该解决?!”
李睿的目光,如同利剑,缓缓扫过每一个人。
殿内一片死寂。
有几位老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手脚冰凉。
这问题太大了,太敏感了。
科举,是天下读书人的命根子,是维系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根基。
谁敢动?谁动谁死!
可今天,这位年轻的帝王,就是要动一动这个所有人都默认的规则!
他用手撑着地,挣扎着,颤巍巍地,再一次,挺直了自己的腰杆!
他死死地盯着龙椅上的李睿,用尽全身的力气,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,那嗓音嘶哑得如同破锣,却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!
“陛下!”
这一声,让刚刚松了口气的孔明礼魂飞魄散,他想扑过去捂住侄子的嘴,却已然来不及!
“我们不种地,不挖矿,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做!”
“而是因为,我们不屑于做!”
“圣人教我们治国平天下,不是让我们去和农夫争利!”
“我们读书人,一旦做了,就绝对比那些愚昧的百姓,做得更好!”
“好上千倍!万倍!”
李睿闻言,先是一愣,随即,那张冰冷的脸上,终于露出了一抹真正感兴趣的笑意。
他身子微微前倾,手肘撑在龙椅的扶手上,像一头发现了有趣猎物的猛兽。
他看着底下那个如同困兽犹斗的年轻人,缓缓地点了点头。
“好啊。”
“说得好!这才是朕想听到的!”
“既然你们如此自信,那朕就给你们这个机会!”
“朕不仅要看,满朝文武,天下百姓,都会看着!”
“朕,等着!”
……
很快,孔长瑞和那帮士子都被羽林卫“请”走了。
没有枷锁,没有喝骂,但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,和腰间锃亮的钢刀,比任何刑具都更有分量。
东华门外,围观的百姓们彻底看傻了。
这就完了?
不杀头?不游街?
就这么……送去挖煤种地了?
“我没听错吧?让这帮高高在上的读书老爷去跟泥腿子抢饭碗?”
“嘿,这叫什么事儿啊!皇帝爷的心思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!”
“我倒觉得挺好!让他们也尝尝咱们老百姓的苦!天天之乎者也,有啥用?能当饭吃吗?能让婆娘孩子穿暖和吗?”
议论声此起彼伏,百姓们看热闹不嫌事大,只觉得今天这出戏,比那戏台子上唱的还要精彩一万倍。
……
文华殿内。
那股子淡淡的腥臊之气还没散尽,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百官们依旧低着头,一个个装起了鹌鹑,生怕皇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。他们能感受到,龙椅上那道目光如同实质,正在他们头顶缓缓盘旋,审视着每一个人。
还是跪在地上的孔明礼最先反应过来。
他知道,此刻不是为侄子悲伤的时候,而是向皇帝表态的时候!
老尚书一个激灵,顾不上额头上的血迹,再次重重叩首,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激。
“陛下圣明!陛下仁慈啊!”
“此等叛逆之言,按律当诛!陛下却不忍杀伐,反而给他们一个脱胎换骨,重新做人的机会!此乃天恩!老臣……老臣代那不成器的孽障,叩谢陛下天恩!”
说着,又是砰砰砰几个响头。
这番操作,把不少同僚都看呆了。
不愧是官场老油条,这反应速度,这脸皮厚度,绝了!
紧接着,一直沉默不语的首辅于谦,也从队列中站了出来,对着李睿躬身一礼。
“陛下,孔大人所言甚是。”
“这帮士子,久居象牙塔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满脑子都是些不切实际的圣人空谈。今日之举,虽是狂悖,却也显出几分血性。”
“让他们去田间地头,去矿山工坊,与我大夏最底层的百姓同吃同住,同劳同作,亲身体会一番稼穑之艰难,民生之不易,磨掉他们那身虚浮的傲气,对他们,对我大夏,或许……将来还有大用。”
于谦这番话,说得是情真意切,不偏不倚。
既肯定了皇帝的做法,又暗戳戳地为那帮学生说了几句好话,点明他们还有“改造”的价值。
兵部尚书顾长青,闻言暗暗撇了撇嘴。
什么血性,不过是蠢罢了!
但他听出于谦是在给皇帝搭台阶,便也沉默不语,只是心中对这位年轻帝王的雷霆手段,愈发敬畏和钦佩。
李睿坐在龙椅上,看着下面两个一唱一和的老狐狸,心中门儿清。
这俩人,一个唱红脸,一个唱白脸,配合得倒是默契,不就是想让自己别把事做绝,给那帮蠢货留条活路吗?
他也懒得戳破。
因为他真正的目的,根本不在此。
“于爱卿所言,甚合朕心。”
李睿淡淡地点了点头,算是认可了他们的说法。
随后,他话锋猛地一转,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殿内所有文官,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,抛出了一个真正的重磅炸弹。
“既然说到了读书人,那咱们今天,就好好聊聊这读书人的出路问题。”
“聊聊我大夏的国之根基——科举!”
科举!
这两个字一出口,整个大殿的温度都好像又降了几分!
连呼吸声都消失了!
所有官员的心,瞬间提到了嗓子眼!
来了!
今天真正的正戏,现在才要开场!
李睿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,那“笃、笃”的声响,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。
“我大夏立国百年,科举取士,为国选才,本是固国之本。”
“但朕发现一个很有趣,也很严重的问题。”
“我大夏的科举,只选官,不选吏。一榜进士,不过百人。可天下间的读书人,何止千万?这些人,十年寒窗,一朝落榜,或是只考中个举人、秀才,上不去,下不来,卡在中间。”
“他们做不了官,又不屑于民。于是,终日无所事事,聚在酒楼茶肆,结党营社,非议朝政,指点江山,自以为怀才不遇,实则不过是朝廷的负资产,是地方的不稳定因素!”
“朕问你们,这些人,是社稷之栋梁,还是社稷之蛀虫?!”
“诸位爱卿,你们说,这个问题,该不该解决?!”
李睿的目光,如同利剑,缓缓扫过每一个人。
殿内一片死寂。
有几位老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手脚冰凉。
这问题太大了,太敏感了。
科举,是天下读书人的命根子,是维系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根基。
谁敢动?谁动谁死!
可今天,这位年轻的帝王,就是要动一动这个所有人都默认的规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