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新盐-《大明国师,教朱棣治国,朱元璋来听墙根》

  蓝玉的话立马引来徐达等人的附和。

  朱元璋都发话了,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是否心甘情愿,都得摆明态度。

  更何况,对于一起打天下的朱元璋,他们有着几乎毫无保留的信任。

  再说了,他们都有各自世袭的爵位,金银财宝得来容易。

  只要朱元璋还活着,他们还能去过苦日子不成?一顿饱还是顿顿饱,哥几个还是拎得清。

  蓝玉等人的态度让朱元璋很是满意。

  实际上在未来,朱标这个太子不死,朱元璋也不会轻易对老兄弟下手,单论关系,蓝玉还是朱雄英的舅姥爷。

  现在陈平的出现,又让朱元璋看见大明的种种隐患弊端和成就无上伟业的希望,对于这些曾经一同打天下的老兄弟又多了几分看重。

  对朱元璋来说,比起蝇营狗苟的文官团体,他还是更信任武人多一点。

  大不了以后地盘打大了,分封得远一点不就行了。

  按照陈平给出的世界版图,七大洲八大洋,只要能拿下,哪里还不够分?

  “蓝小二,咱看到你的决心了。可咱也不是强盗,要你们的全部身家干什么?”

  朱元璋笑呵呵应承了一句,转而说道:

  “咱只是说等到新的大明宝钞制好了,你们打个样。给家兑换个几千几万大明宝钞给天下人做个表率,让那些个世家乡绅都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就行了。”

  蓝玉、徐达几人自无不可,几千几万两银子虽然多,可对他们这些国公爷来说却也不算伤筋动骨。

  徐达却想到了什么,有些忧虑地道:

  “陛下,大明宝钞发行至今也不过三四年,如今又要发行新的宝钞,天下百姓该如何看待?”

  徐达也是隐隐听闻民间对宝钞和银子区别对待的消息,包括府中的下人也是大多觉得宝钞不如银子实在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还要发行新的宝钞,谁知道老百姓会怎么想。

  “呵呵,这一点你们就不用担心了,咱已经得到那位高人指点。这一次的大明宝钞工艺进行迭代,防伪和精美程度都会大大提升,同时最为重要的是,这些宝钞都是可以等价兑换金银!”

  朱元璋说得是斩钉截铁,信心十足:“而且等到咱主导的精盐开始推广销售,老百姓吃到便宜的精盐,自然会念叨朝廷的好,这时候发行等价金银的宝钞,他们只会欣喜同意,哪会质疑什么。”

  徐达一听,顿时了然,原本的担忧全部烟消云散。

  “原来是那位高人的指点,那咱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,陛下,这事我跟了。”

  蓝玉、李文忠、汤和几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。

  那位高人?

  到底哪位高人?

  刘伯温死后,还有人能担得起高人的称呼吗?

  只是徐达都表态了,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知道朱元璋早有计较,非是随意为之,再加上之前几次朱元璋的革新收效甚多,这一次想来也不会无的放矢,当下再无异议。

  接下来朱元璋又交代了一些精盐售卖的注意事项,就将几人打发走了。

  同时当天,朱元璋就下令,让皇家御用的工匠们拿着那张白纸上记载的种种工艺,去设计全新的宝钞。

  在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的命令和支持下,整个过程以一个极为高效的速度进行运转。

  转眼间,已经是七天后。

  朱元璋再度召集徐达、蓝玉等人,同时在场的还有朱标、朱棣以及朱元璋的好大孙朱雄英。

 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,朱雄英小脸上稚气未脱,但是多了几分睿智的神色,偶尔一个人在那里看得出神。

  实际上朱元璋他们都知道,这是朱雄英在琢磨陈平传授给他的知识以及思考对方留下的问题。

  “诸位爱卿,你们看这是何物。”

  朱元璋大手一挥,立马就有太监将桌子上的布扯去,露出一沓沓摆放整齐、五颜六色的事物。

  徐达等人凑近一瞧,眼睛顿时一亮,被这些东吸引了注意力。

  这些东西不是别的,赫然是经过半个月时间制造出来的第一批宝钞!

  “陛下,难道这就是新式宝钞?”

  蓝玉双手捧起一张宝钞上下打量,看着上面精美的火焰、真龙花纹,和“大明宝钞,天下通行”字样,忍不住开口确认道。

  “正是,可是有何不妥之处?”朱元璋笑着道。

  “不不不,没有任何不妥之处,就是这宝钞实在是太精美了,别说能换金银,就是单独拿过来收藏也不为过!这一张宝钞得值多少银子啊?”

  蓝玉打量着手里的宝钞,只觉得有金银两色光辉在其中闪耀,配合细致入微的精妙工艺,简直如同珍宝一样,心生震撼,不由开口问道。

  “我看起码也是值一百两。”

  一旁的李文忠也拿起一张新式宝钞细细地打量起来,啧啧称奇,如此说道。

  朱元璋微微一笑,却是看向一旁的朱雄英:

  “乖大孙啊,给大伙儿说说这些宝钞吧。”

  朱雄英行了一礼,站出来道:

  “诸位叔公伯公还有舅姥爷,这些新式宝钞面值分别是1两、10两、100两,每一张宝钞都采用微雕、多层压印等工艺制作,每一张宝钞上都有专属的编号编码,详细记录生产和发行的地点和日期,并且每一张宝钞里面还有金丝银线编织成独特的图案,方便在阳光下仔细甄别,一两的宝钞只有半根金丝搭配银线制成火焰纹。”

  “十两一根金丝一根银线,百两就是两根金丝两根银线,编制的图案形制也各有不同。”

  朱雄英侃侃而谈,虽是四岁小娃,可在这些开国功臣、国公爷面前毫无怯场。

  所谓金丝银线,也是陈平在白纸上写的办法之一。

  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明的工艺还无法将后世的变色纤维进行还原,故而就想出用金丝银线作为替代。

  用金丝银线提升防伪能力的同时,还有个好处,让老百姓能直观清晰地理解宝钞的价值。

  在宝钞中加入金银,哪怕只是一丝一毫,也是十分奢侈的行为,可朱元璋完全没在怕的。

  在知道倭国有金山银山后,朱元璋已经将其视为囊中之物,现如今的金银用起来也没以前那么束手束脚。

  总之,就是放开了搞。

  “我这宝钞上写的是‘拾两’,就是说只值10两银子?”

  李文忠看了一眼手里偏蓝色的宝钞,颇为意外。

  在他看来,这么精美的宝钞才值10两实在是少了。

  “还真有图案,百两的宝钞的确比一两、拾两的宝钞要精美得多啊。”

  这边蓝玉也是拿着几张颜色各异的宝钞进行比对,无不感叹:

  “这都不能说是钱了,就算是名画古玩也不如这等做工精美,我是真舍不得用啊,就该装裱起来挂在府上好好欣赏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