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父皇是个老糊涂蛋-《大明国师,教朱棣治国,朱元璋来听墙根》

  “他娘的!”

  “你要一天喂几顿?”

  “把我当猪了不是?”

  大狱里。

  陈平骂骂咧咧。

  朱棣却傲娇地偏过头去,只将手中的食盒一伸:“先生,你若是这般冤枉我,一会可得给我好好道歉!”

  “咦?”

  “哼哼,先生知道错了吧?”听到动静,朱棣轻哼一声,说罢他转过头来。

  可没想到,转身对上了陈平颇为嫌弃的目光。

  “我说judy啊,你这盒子里,湿漉漉的是什么啊?”陈平嫌弃地皱了皱眉:“咦,还会漏水呢,赶紧拿走!”

  朱棣低头一看,这才发觉,红漆木头的食盒正滴滴答答地往外滴水。

  “哎呀!”

  他打开食盒一看,果然是里面的冰块融化得不成样子。

  “一定是路途耽搁太久了,不过幸好,这些冰块只是放在里面保温用的,无妨无妨。”朱棣说。

  经他一说,陈平也好奇地望过去,眼底闪过一丝惊喜。

  “这…这是水果捞!”

  陈平眼睛都直了。

  只见食盒里的玉碗晶莹剔透,而里面的瓜果切成了小果粒子,再满满当当淋上了一层牛乳。

  乍一看,活像雪山压顶似的。

  这样热的天,看得陈平胃口大开!

  这时代,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,到了夏天,简直是要热死人了。

  也就是陈平这里是大狱,常年不见太阳,所以还能撑得下去。

  但也不代表他不想念这些。

  “你这小子,算你有点心!”陈平二话没说,直接端起来,拿起汤匙大快朵颐:“说罢,有什么事求我。”

  朱棣嘿嘿一笑:“先生就是先生,料事如神。”

  有了这个话头,朱棣就把朱标说给他的话,一一转述给陈平。

  所幸他记忆力也不错,记得分毫不差。

  “先生,你说我父皇这个老糊涂蛋,他又不是不知道我有几分本事?干嘛要拿治理水患这种事来为难我?我是那能治理水患的人吗?”

  “这我要是回头答不上来,那个老东西指定又要打我。”

  为了不暴露是朱元璋主动求着陈平想办法,朱棣索性直接骂了出来。

  就是不知道,这一通骂究竟是真的在演戏,还是发自肺腑。

  骂完之后,朱棣才正经地拱了拱手。

  “这水患到底该怎么处理才最有效?还请您多多赐教。”

  陈平目光都在水果捞上,但心里的计算一分没少。

  明代的天灾是历史之最。

  先不说后期的小冰河时期,就单说现在遇上的,也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。

  明朝自1368年开始,又到1643年结束。

  在统治的这276年中,苏州府和松江府水旱灾害那可是屡见不鲜,造成的各种影响简直无法估计。

  这些地区水灾的发生多数是因连续降雨和突如其来的台风雨,造成江、河、湖水位迅速上涨,形成水灾。

  水灾发生,河道堤岸决口,农田和村庄后果不堪设想,受灾范围非常广。

  一旦有灾,就有流民。

  有流民,就有人哄抬物价。

  老百姓吃不起饭,活不下去,或易子而食,或上山为寇。

  这些都是历史上血淋漓的教训。

  陈平吃着吃着,便叹了口气。

  朱棣见状,有些急了;“先生何故叹气?可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?”

  他心说,若是连陈平都没有,还有谁会有更好的办法?

  再者说,这么回禀给父皇,免不了又是一顿毒打……

  所以朱棣显得十分焦急。

  不过下一瞬,他就笑了出来。

  只听陈平淡淡摇头:“办法自然是有,可即便是有,一时三刻也不能解决困境,终究会有百姓受伤,我心里不是滋味。”

  虽然这些人跟陈平素未谋面,甚至可以说毫不相干。

  但哪个人听见这样的事,会不动容呢。

  陈平徐徐开口,而朱棣竖起了两个耳朵,认真倾听。

  “治理水患,无非就三条,这些都是老学究教导你们的,书上一番即可。”

  “那些无非是马后之事,讲的是如何赈灾救民,而你既然问的是治理水患,那我便告诉你办法。”

  听到陈平说出两者之分,朱棣不由得好奇:“难道这并不是一回事吗?”

  陈平冷哼道,有些不满:“蠢材,自然不是一回事!”

  “所谓治理,乃是从根本上想出解决之办法,而并非次次发了水灾,次次才想起来解决,每一次都对老百姓是沉重的打击。”

  朱棣被骂得低下了头。

  他知道陈平骂得对,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,此刻竟然像个乖学生一般,认真听讲。

  要知道,朱棣可是出了名的不服老师!

  就连天子帝师,他都不给这面子!

  当然,陈平没想这么多。

  他敢骂人,纯粹是找死。

  还有就是朱棣现在也太笨了。

  他厌蠢!

  “治理治理,便是先要治,再要理。”

  “今日就再布置给你一个家庭作业,回去画一幅苏州、松州、嘉州、湖州的地形图来。”

  说着,陈平便从堆满草垛的地上,不知道从哪变出来一张纸来,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根笔,蘸了蘸黑灰。

  他写得从容,一丝不漏。

  不过半刻,一张纸便写得满满当当。

  “还有纸吗?”陈平头也不抬地问。

  朱棣左右看看,他什么都想到了,就是没带纸笔,这地方也没有了。

  他想也没想,直接脱下外袍,布展在唯一一张案桌上:“先生,请您继续施笔。”

  陈平也没矫情,不推辞,直接泼墨上去。

  不多时,一封治理疏,便跃然于纸上。

  哦不。

  是衣服上!

  很久没拿毛笔写字了,陈平晃了晃胳膊。

  “今日我便不讲了。”

  “我知道这些肯定是于黎民苍生有用之法,先写于纸上,用于处理。”

  “待明日你画来地图,细细看过之后,我再讲我写的东西,你会更容易懂些。”

  现在的朱棣还尚年轻,若是只口头告诉他,说得再多也是白费口舌。

  他未必能听懂。

  要他自己看过地图之后,这才便于理解。

  朱棣也没有多说什么,反正先生这么做,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!

  他匆匆收起纸和衣服,捧在手里,活像得了块宝贝,一路小跑着,就跑出了大狱。

  坐上马车,没多时就回到了乾清宫。

  彼时太子朱标正准备走,他刚刚协助朱元璋处理完政务,要回宫里用膳歇息。

  哪知道,刚要告退,便听得外面传来叫喊声。

  “爹!大哥,我有了,我有了!”

  朱棣小跑进殿。

 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!

  “咱生的是儿子,又不是大姑娘,你有了,有什么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