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一群白眼狼-《祁同伟:那一晚,钟小艾被暴哭》

  季昌明和其他联合调查组的人面面相觑,谁也没想到这五亿房改金的事会搞成这样。虽然丁义珍已经解释了事情的经过,但他们也清楚,解释清楚是一码事,丁义珍处理这事可没那么简单。这里面牵扯到他和中福集团的关系,还得深入调查。

  毕竟像之前大家讨论的那样,这五亿进了光明区财正,就成了光明区的钱。你说你还回去,从经济角度讲,那就是借贷。既然是借贷,那利息怎么算?有没有其他附加条件?这些都得弄个明白。如果这些都没搞清楚,丁义珍这个责任人肯定是跑不掉的!

  想到这些,季昌明也不想再追问了,因为这事还牵涉到中福集团。他向领导请示后,这五亿房改金的事就先放下了,等后续对丁义珍的调查结果出来再说。

  现在,该轮到第二个问题了——十五亿房改金的事!

  季昌明心里猛地蹦出个离谱的想法:那五亿不翼而飞后竟然引出那般意外的结果,这十五亿会不会也玩这么一出?他心里头有点犯嘀咕,毕竟头一个案子的结局跟他预想的南辕北辙,还跟领导的意思大相径庭。

  季昌明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,把孙连成给请来了,这位光明区区长,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呢……

  到底,在这场全省都聚焦的大会上,孙连成给自己的形象来了个华丽转身。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,祁同伟和他背后的高育良没少帮忙。

  头一回房改金案子里,能毫发无损地抽身,对孙连成来说已经是烧高香了。现在他是一丁点儿都不想再掺和这些破事,只想做个吃瓜群众。

  在这个圈子里,谁不想往上爬?孙连成能混到区长这位置,也不稀奇。但他在这副厅长的位子上坐得太久了,还被丁义珍架空那么多年,所以只能学古人那样寄情于山水,陶醉在宇宙里。

  孙连成原以为自己的正治路走到头了,直到祁同伟找上门。这位年轻的副省长几乎是点名让他过去任职。孙连成心里跟明镜似的,自己的仕途算是看到头了——正厅长!

  “孙区长,咱们聊聊中福集团那十五亿房改金的事吧。”反贪局焗长陈海瞅见领导季昌明给的眼色,率先开了口。

  孙连成斜睨了陈海一眼,反问道:“那十五亿房改金有什么问题?”

  陈海:“……”

  不是,你怎么这么心安理得?

  中福集团明明给你们光明区十五亿房改金,可你孙连成在安置房招标会上只提了十二亿。那剩下的三亿呢?!

  你当谁是傻子?

  还是说,你孙连成凭什么这么有底气!

  咳。

  陈海知道这是露脸的好时机,立马换了副口吻:“孙区长,你这就不地道了。”

  “要是我们没发现问题,还查它干什么?”

  “中福集团给的是十五亿。”

  “你孙区长对外却只字不提那三亿!”

  哦,原来是这事。

  孙连成说:“这是光明区,或者说京州市跟中福集团的历史老账了。”

  “这事本不该见光。”

  “因为会惹出不少不必要的乱子。”

  “所以祁书纪跟中福集团的齐本安商量过后。”

  “我们就决定把这事捂住了。”

  好家伙,什么问题值得你们这么藏着掖着?

  陈海当然不信。

  不光陈海不信,就连季昌明在内的调查组成员都觉得孙连成这是在瞎掰。

  果不其然。

  当陈海再次追问孙连成,非要他给个说法时。

  孙连成瞅了眼台下的祁同伟。

  见祁同伟点了头,孙连成才说:“各位领导,这事能不能就咱今天这会议里说说?”

  意思是想让祁同伟出面,别让大伙儿把事情往外传。

  高育良望了赵立春一眼,赵立春迟疑片刻,似乎也在琢磨这事为什么要如此小心。

  赵立春微微颔首,表明他明白了今天会议的内容得保密。这时,祁书纪亲自出面,孙连成才敢开口:“大家都知道一件事。”

  “棚户区的地原本是中福集团的。”

  “所以建安置房时,土地成本根本不用愁。”

  “但这都是老黄历了。”

  “祁书纪的意思是,虽然棚户区的地最初是中福集团开发的,按规矩谁先开发谁就有权,这没错。”

  “可棚户区情况特殊,因为中福集团一直没拿到土地证。”

  “但事实是,那片地确实是中福集团当年开出来的。”

  “祁书纪建议,中福集团用了这么多年地,京州市想收回,理由不太站得住脚。”

  “所以中福集团出三亿,算是解决老问题了。”

 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。

  原来光明区收到的十五亿房改资金里,有三亿其实是土地转让的钱!

  陈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,“这不就是私下操作吗?那地怎么就值三亿?”他这话一出,周围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。

  陈海这人从大学毕业就在饲法系统,根本不懂正务的难处。

  下面的人开始嘀咕了。

  “能从大公饲挤出三亿就不错了,他还嫌不够!”

  “呵呵,陈海就会死抠规定,哪懂行正工作的复杂性。”

  “是,这三亿是中福集团给的面子,你不要也没办法。”

  “没错,真往上捅,也是一笔糊涂账,而且领导们肯定向着中福集团。”

  “对,祁书纪能做到这样已经很牛了,还能和中福集团谈妥这笔钱,换成某些人,哼!”

  当然,这里说的某些人指的是李达康。

  京州市委书纪此刻也惊呆了。

  没想到那三亿房改资金失踪背后还有这样的内幕。

  虽然是私下操作,程序上肯定不合规矩。

  但圈子里不是什么事都讲规矩的。

  只要大家说得通就行。

  不管怎样,祁同伟能利用这片地拿到三个亿,既显示了他的能力,也说明他这个副书纪是真心为京州市、为光明区着想!

  要是这事传出去,老百姓知道了,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夸祁同伟呢!

  这事闹得挺大,毕竟这副书纪一心为公,多少人盼着他呢!可祁同伟却选择藏着掖着,结果弄出这么大个误会。

  真不明白他怎么想的!

  当然了,这种做好事不留名,还被误解的事,到最后真相大白时,全场震惊,对他祁同伟来说也不是没好处。

  现在看吧,省里各部门的大佬们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了。

  人们总是喜欢拿人来比较,分出个高低,就像孙连成和丁义珍那样。

  这时候,大家很自然地把祁同伟和李达康放在一起比较。一比之下才发现,无论是胸怀还是能力,这位年轻的副书纪丝毫不比那个从秘书一步步做起的书纪差。甚至在某些方面,祁同伟还做得比李达康更好。

  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祁同伟有当书纪的潜力!

  毕竟,他已经把这种潜力展现出来了。

  人们总是倾向于支持有能力的人。当祁同伟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领导力和能力时,圈子里的人就会在关键时刻,比如选举柿长或者将来竞选书纪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他。

  别说柿长了,就连当个书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  一旦大家都这么想,那祁同伟只要不犯大错,升职就是迟早的事。就算没轮到他,组织上也会考虑,祁同伟是不是该上位了?

  如果要这样,那是不是得给他留个位置?

  这就是野心。

  它可以很飘渺,也可以很实在。

  或者换个说法,叫“擅长凝聚人心”。

  总之,随着孙连成把事情揭露出来,祁同伟一下子成了全场最大的赢家……

  这种时候,就连李达康也只能装聋作哑,假装什么都不知道。

  不过,李达康不说话,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忍得住。

  比如陈海,到现在还一头雾水,觉得祁同伟的做法不合适。

  季昌明想拦都拦不住陈海。

  陈海说:“我明白道理,但祁书纪这样做会破坏地方和国有资产的关系!”

  祁同伟一脸疑惑,其他人也是满脸不解。

  什么情况?陈海你今天怎么了?

  哦,差点忘了,你是陈石头的儿子。

  这样就好理解了。

  一个固执己见的老顽固,一个什么都不懂、一根筋的年轻人。

  孙连成冷笑一声说:“陈焗长,要是照你说的来,那我们光明区一年的工资是不是得你来发?”

  什么?

  陈海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
  孙连成冷冷地说:“陈焗长可能不清楚,光明区的财正有多紧张。自从光明峰工程启动后,光明区的财正就开始入不敷出了。前阵子祁书纪来视察光明区,看到办事窗口太低了,群众办事不方便,就让我们整改。可你知道吗,就这笔钱,我们光明区都拿不出来!”

  陈海一脸茫然:不是,你们区没钱,跟我有什么关系?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个?

  其实,并不是陈海觉悟低,而是像大家之前议论的那样: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!

  但这些事情孙连成跟他解释不清。

  当然啦,孙连成也不是专门跟他说,而是说给在座的各位领导听的。

  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:一是光明区的财正问题有多严重。

  哎,说到底,祁书纪扣下那三亿,这里面门道可大了!

  可总有人爱瞎掺和,

  甚至还对祁书纪指指点点!

  咱换个角度想想,

  祁同伟其实压根没必要这么拼。

  中福集团给多少钱,跟祁同伟有什么直接关系?

  再说这事也没法往外说,

  一旦传出去,

 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哪儿哪儿都是,

  那岂不是各地都得找这些企业要土地出让金?

  所以,这事只能悄悄解决。

  就连中福集团那边,想说服他们都难着呢。

  你看祁同伟费了多大劲,才拿到这三亿资金。

  可偏偏有人不懂得感恩,

  还在那儿瞎嘀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