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拉人下水-《祁同伟:那一晚,钟小艾被暴哭》

  祁同伟严肃地点头:“这是不可避免的。”

  “书记的儿子、富有的母亲、富家子弟的不当行为,还有可能存在的司法偏颇……”祁同伟逐条列出,“这些都是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,如今竟全部汇聚于此,张书记,这件事恐怕无法善了。”

  此外,祁同伟补充道:“我已经接到举报电话。”

  张友成内心百感交集,若非高育良等领导在场,他恐怕早已暴跳如雷,甚至恨不得痛骂那个惹出麻烦的张一苇的母亲。

  果然,张友成刚返回吕州,网络上就迅速出现了相关帖子:“吕州某豪门少爷涉嫌不轨,富母出面私下了结。”

  随后,各类负面新闻蜂拥而至。

  “我表弟在派出所工作,他说这个少爷之前就因类似事件被举报过!”

  “吕州市民都清楚,才短短几天,又冒出一位受害者!”

  “吕州难道成了不安全之地?简直吓人,现在都不敢随便出门了!”

  “真有意思,吕州四大公子全因为女人栽了跟头!”

  “怎么,你觉得好玩?谁能详细讲讲?”

  “我知道,黄四海和肖萌为争夺女人大动干戈,最后闹到一方杀害另一方。”

  “孙进江的儿子孙一笑也因多起不正当行为遭质疑,现在轮到张一苇了。”

  “吕州那些公子哥是不是疯了?花钱不行吗?”

  “钱能解决问题的话,高俅何必去招惹林冲的老婆?他们这是玩腻了,想尝鲜罢了!”

  “姐妹们,到吕州千万别穿短裙,否则逛一圈回来,连孩子的父亲都分不清了!”

  ……

  面对网上的种种恶评,张友成气得面色铁青,鼻梁都仿佛扭曲了!这是彻头彻尾的诽谤!是恶意的谣言!他怒火中烧地下令:“查!彻查这些造谣生事者!必须严惩!”

  张友成的愤怒并非毫无依据。

  网络上的言论虽有夸大或捏造成分,但不可否认的是,吕州所谓的“四大公子”确因感情纠葛深陷困境,且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曝光。

  张一苇这类富家子弟,似乎每晚都流连于夜店和酒吧。

  问题是,张一苇绝非普通人,他是吕州市司法书记张友成的儿子。

  对于生活作风的问题,或许还能容忍,但他对避嫌意识的缺乏实难宽恕。

  上周刚平息一场风波,本周又陷入新的指控之中。

  或许张一苇试图借助制造的热点新闻,来分散公众对父亲张友成“锦旗事件”的关注,他的策略确实奏效了,因为锦旗事件的关注度确实在下降。

  不过,这一举动反而让张友成面临的难题更加复杂。

  在京海市,高育良因吕州市层出不穷的奇异新闻而疲于应对,这些新闻都涉及他主管的司法范畴,使他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。

  现在,他甚至懒得再给张友成打电话批评。

  如果张友成有一点清醒的认识,就应该马上采取行动平息舆论风波,并亲自前往行署作检讨。

  若连这样的基本觉悟都没有,那他作为司法书记的日子恐怕不多了。

  但这不只是吕州市或张友成个人的问题,更关系到整个汉东司法的形象。

  因此,高育良毫不迟疑地拨通了祁同伟的电话。

  “吕州的状况相当棘手,需要你出面稳定局势。”

  “照这样下去,357件未结案件还未理清,新问题又会不断出现。”

  “我已经跟立春书记谈过,他也认同这个看法。”

  “稍后我会联系吕州的边国立,让他全力配合你们巡回监察组,一切听从你的安排。”

  “给你三天时间,必须解决此事,能做到吗?”

  三天?祁同伟微微一笑,充满信心地回答:“老师放心,我立刻就去处理。

  三天内若新闻未能平息,您可以随时找我!”

  高育良深知祁同伟不会让他失望。

  挂掉电话后,他才松了一口气,感慨道:“关键时候,还是要依靠自己人。”

  可惜,他手上能依赖的只有祁同伟一人。

  但换个角度想,能有这样一个祁同伟,已是极大的幸运。

  于是,高育良回忆起祁同伟之前提到的事——是否该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。

  他走到窗前,仔细权衡,是时候做出决定了。

  无中生有的吕州事件,让高育良预感更大规模的动荡即将来临。

  不管幕后主使是谁,风暴终究会袭来。

  身为仅次于赵立春的汉东司法书记,高育良可以骄傲地说,汉东两委十三市的司法重任都压在他肩上。

  “遮风挡雨”,这四个字除了他,还有谁敢如此自信?

  然而,他为赵立春和汉东遮风挡雨,那他自己呢?

  总有一天,狂风暴雨将直接迎向高育良。

  到那时,谁又能为他撑起一方晴空?

  高育良沉思许久,脑海中唯一的念头便是祁同伟!

  官场走到尽头,

  比拼的是什么?

  难道只是背后力量的强弱?

  并非如此。

  到了那个时候,早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
  所有人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奋斗。

  所以,官场的最终较量,

  不是看背后的人,

  而是看手中的兵!

  “为官之要,在于知人善任!”

  高育良拨通电话,语气凝重。

  “吕州市警务局?我是高育良。”

  “请找边局长接听。”

  “告诉他尽快回电,我在此等候。”

  不多时,边局长接起电话。

  “边局长,是我。

  现在我正式告知你——”

  “不管吕州市发生什么变化,警务系统必须以祁同伟为核心!”

  “祁同伟的指示就是命令!全力配合,绝对服从!”

  “清楚了吗?若有不同意见,可以直接联系我,包括张友成也不例外。”

  短短三天,完成高育良的嘱托并非难事。

  祁同伟刚结束与高育良的通话,便拨通了张友成的电话。

  “张书记,事情紧急。

  关于大姐的事,请您帮忙劝说一下。”

  “她经常出入警局,影响不好。”

  “母亲关心孩子本是人之常情,胡雪娥也是如此。”

  “但大姐的情况特殊,我们需要从公众的角度看待此事。”

  张友成心中复杂,但也明白祁同伟已经很客气了。

  他咬牙说道:“我去告诉她!”

  挂断电话后,张友成立即联系妻子郑双雪,详细说明当前形势的严重性。

  然而,郑双雪一心只想洗清儿子张一苇的嫌疑,怎能听进这些话?

  张友成愤怒地吼道:“别以为祁同伟和边国立一样会听我的!他现在顾忌我的面子,才先礼后兵!”

  “若我不配合,他完全可以反腐为名,调查你!”

  反腐?听到这两个字,郑双雪不禁一震。

  对官员及其家属来说,这两个字就像紧箍咒。

  未提及时,不过是一顶装饰;一旦念出,即使是孙悟空也无法承受。

  郑双雪声音微颤:“那张一苇怎么办?我们只有一个孩子!”

  张友成冷笑道:“怎么办?他都这么大了,难道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?”

  “没有其他办法,只能交给祁同伟处理。”

  “若他被冤枉,祁同伟一定会保护他。”

  “但如果他真的有问题……”

  “那就得好好反思!”

  话到此处,无需赘言。

  郑双雪沉思片刻,建议道:“要不请祁同伟吃顿饭?”

  张友成沉默,暗自思忖:我也想这么做,可祁同伟心思深不可测。

  “这事以后再说吧。”

  可张友成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应对祁同伟的办法。

  相较之下,郑双雪想起了一人——陈海!

  她曾听张友成说起,陈海的姐姐陈阳曾是祁同伟大学时代的初恋。

  当时,祁同伟家境贫寒,进入大学后,许多事情都靠陈阳帮忙,甚至连他的球鞋和衣服都是陈阳买的。

  陈阳确实独具慧眼,在祁同伟尚未崭露头角时便已识其价值。

  如今,年仅三十的祁同伟已官居副厅级,享受正厅级待遇,不出意外的话,不久后就能摘掉“副”字,真正成为司法系统的厅长。

  郑双雪对此心知肚明,知道他手中的权力举足轻重。

  遗憾的是,尽管陈阳有着吕雉般的远见,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命运眷顾。

  郑双雪忍不住揣测,陈岩石当年是否看走了眼,未能预见祁同伟的未来成就,这才导致两人关系破裂。

  这让她颇为困惑。

  当然,如果不是看走眼,那就是见识短浅了。

  当下,郑双雪病急乱投医,只好寄希望于陈海这条线索,希望能通过他联系到祁同伟,请求帮忙。

  她深知张友成的性子,“容后再议”无异于“走着瞧”。

  于是,郑双雪二话不说就让人打听到了陈海的联系方式,拨通了他的电话:“喂,是陈海吗?我是张书记的妻子,郑双雪。”

  “书记夫人?!”

  最近因为锦旗事件,陈海一直心情沉重,直到张一苇出面化解才放下心来。

  但现在,书记夫人竟然要他去找祁同伟帮忙,这对他而言比登天还难。

  陈海一时哑口无言,满心抗拒。

  毕竟,正是因为张书记儿子张一苇的事情,他才得以从舆论漩涡中脱身。

  如果现在反过来帮他解决问题,那些看热闹的群众岂不是又要盯着自己?

  于是,陈海含糊其辞地说:“大姐,我不是不愿意帮忙,只是祁同伟对我不太满意,我担心办不好事反而害了您。”

  郑双雪却不以为意:“关于他们之间的事,我已经听说了。

  就算真要追究责任,也不会轮到你,最多怪你父亲罢了。

  怎么会牵连到你呢?”

  “陈海,你在吕州待的时间不短了吧,我可从来没找你麻烦过。”

  话音刚落,陈海就明白这次躲不过去了。

  要么彻底得罪郑双雪,这绝非他的本意。

  万般无奈下,他只能勉强答应下来。

  但转念一想,陈海又开始抓耳挠腮,烦恼不已。

  也许是和侯亮平相处久了,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滑稽的猴子。

  不管怎样,既然答应了郑双雪,他就必须尽力而为。

  于是,他毅然决定,以工作名义驱车前往市监察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