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章 舆论的重要性-《祁同伟:那一晚,钟小艾被暴哭》

  “人民的评价才是最珍贵的!”

  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!”

  祁同伟听完嘴角上扬,轻轻拍了拍身边的女子,示意她靠近。

  这位获表彰的女士正专注地看着,也跟着傻笑。

  祁同伟招手让她过去,她疑惑:“领导,您……”

  尽管有些不解,还是迈着小步跟了过去。

  她正是祁同伟寻找的海平区监察院的罗欣然,今日也与陈海一起受表彰。

  就在祁同伟把罗欣然拉到一旁时,现场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!

  陈海带着笑意准备接过锦旗,感受这份荣耀。

  忽然!

  锦旗收起,一位老太太出现在锦旗后面。

  陈海一眼认出她,脸色瞬间大变,恐惧涌上心头,宛如见到幽灵。

  张友成的笑容也凝固了,内心猛地一沉。

  因为他们都认识这位送锦旗的老太太——胡雪娥!

  不好!

  当张友成意识到情况不对劲时,已经太迟了。

  本该和蔼可亲的老太太脸色突变,在众目睽睽下猛然翻转锦旗!

  原本赞美的“高尚正义”、“法律之魂”,顷刻间变成控诉性的“贪赃枉法”、“丧尽天良”。

  全场顿时陷入死寂,所有人的震惊无法言表!

  “贪赃枉法”、“丧尽天良”如尖刀般刺痛每位司法人员的心。

  “别拍了!”

  “停掉摄像!”

  工作人员急忙阻止记者拍照,但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,怎能让快门轻易停止。

  闪光灯接连闪动,在张友成和陈海脸上留下印记,记录下他们内心的慌乱与震惊。

  这时,罗欣然站在祁同伟身旁,看到他的镇定自若,豁然开朗。

  她捂嘴惊疑地看着祁同伟:“祁检,您怎么会预知是胡雪娥?”

  原来,这名胡雪娥正是陈海经手的九三零案件嫌疑人的母亲胡广军!

  “陈海!”

  胡雪娥情绪激动地瞪着手足无措的陈海,猛地扔掉手中的锦旗,朝他扑去。

  她用力拽住陈海的衣领,声嘶力竭地喊道:“把我的儿子还给我!你还我儿子!”

  陈海被她的举动吓得魂飞魄散,完全不知如何应对。

  而胡雪娥不仅对他怒吼,还挥拳朝着他的头部砸来。

  陈海无奈之下,只能一边躲避一边后退。

  然而,屋漏偏逢连夜雨,他一个踉跄,竟将纠缠不休的胡雪娥摔倒在地上。

  “!”

  现场顿时炸开了锅!

  张友成的脸色瞬间阴沉如乌云。

  这边还没来得及阻止老人,那边局势已急剧恶化。

  更糟的是,现场聚集了大批媒体记者,这一幕被完整拍了下来。

  旁观者看来,陈海在挣脱胡雪娥纠缠后,猛地一甩手,将老人甩了出去。

  陈海愣住了!

  看着倒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胡雪娥,他大脑一片空白,毫无反应。

  就在此刻,海平地区副监察长熊绍峰举着摄像机走近。

  他不但录下了陈海摔倒老人的画面,还将镜头对准陈海的脸,训斥道:“陈海,你怎么能如此对待群众!”

  陈海震惊不已!

  这……

  熊绍峰平时就与自己关系不佳,此刻更是落井下石!

  陈海气得浑身发抖,几乎要失控。

  好在周围的工作人员及时围拢过来,一边扶起哭得撕心裂肺的胡雪娥,一边赶紧将陈海带离现场,唯恐事态进一步发酵。

  于是,本应庄重严肃的表彰大会瞬间变成了一场闹剧,甚至成为吕州市乃至整个汉东地区司法领域的一大丑闻。

  张友成刚迈进办公室,领导的电话便追了过来。

  “我是高育良!”电话中传来冷峻的声音。

  “张友成,你们吕州市到底怎么回事?”

  “脸丢光了,还传到网上了!”

  锦旗事件无疑让吕州市陷入舆论漩涡。

  毕竟,百姓赠送锦旗是对工作的最高褒奖,象征着信任和支持。

  但胡雪娥篡改锦旗内容,写上“贪赃枉法”“狗吃良心”八个刺眼的大字,就像一根耻辱柱,竖立在吕州司法的大门前。

  如果吕州司法无法通过实际行动消除这八个字在民众心中的阴影,那么整个司法队伍可能面临重大调整,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友成。

  高育良尤其震怒:“张友成,你一辈子都在司法战线上打拼,难道连点危机处理能力都没有吗?”

  “现场乱作一团,你却像个傻子一样傻笑!”

  “现在还有心思笑?”

  张友成满头大汗,他也看到网上疯传的照片,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表情包。

  他已下令全面调查此事件,旨在制止这种戏谑风气的扩散。

  尽管网络信息传播迅猛,加之“锦旗风波”的冲击力,张友成和陈海同样被卷入汉东地区的“司法新星”话题之中,虽不明所以。

  张友成仅能尴尬地笑着,塑造出一个愚钝领导的形象。

  相较之下,陈海的处境更加狼狈。

  由于胡雪娥的锦旗是专门赠予他的,再加上争执过程中他公开将胡雪娥推倒,吕州现在有了个被称为“陈提辖”的人物,专挑申诉老人的事做,被戏称为吕州“门神”。

  “我真的疑惑!”高育良在通话中持续咆哮,“祁同伟明明在场,为什么网上的视频和照片里都没有他的身影?”

  “张友成,你个人蒙羞也就算了,但现在你已经让整个汉东司法系统的声誉毁于一旦!”

  这类事件本身不足以让高育良如此震怒。

  日常工作中,司法系统遭遇更为棘手、更令人尴尬的申诉案例屡见不鲜。

  真正让高育良无法容忍的,是事件发生的地点——吕州市“十大司法人物”颁奖仪式设在吕州市政府大楼前,大庭广众之下。

  吕州的司法精英齐聚一堂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场混乱在他们眼前发生,却毫无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。

  说他们愚笨都是轻描淡写,不称他们是废物已经是宽容。

  再说,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再多的话也是徒劳。

  没料到,你也卷入其中,

  让本可以轻松控制的公共**,

  突然演变成一场闹剧。

  张友成,作为吕州司法系统的领头人,

  你的责任感在哪里?

  你所承担的,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!

  因此,面对高育良的严苛批评,

  即便张友成有千百种理由,也只能沉默。

  因为任何解释,都无法抹去他不畏争议与危机的本质!

  提到回避问题,

  张友成内心满是怨气。

  的确,所有人都站在领导核心位置,

  为何只有祁同伟能够置身事外,

  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痕迹?

  “锦旗风波”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之时,

  张友成立刻意识到,自己出现在现场,

  会对吕州司法造成怎样的影响。

  所以在查看现场照片和视频时,

  他特别寻找祁同伟的身影,

  希望借助祁同伟的威望减轻舆论压力。

  毕竟,祁同伟威名远扬。

  只要祁同伟出现的画面传开,

  自己的这点曝光量又算得了什么?

  热度自然会被“祁同伟”三个字轻易吸引。

  然而,令张友成哭笑不得的是,

  无论怎么努力,他始终没能找到一张祁同伟与胡雪娥,

  甚至与锦旗同框的照片。

  他本想借助他人分散舆论焦点,却苦于无人可用!

  张友成心中满是委屈,几乎落泪。

  同为司法战线的战友,

  为何共享荣耀,却让我独自承受风险?

  张友成心下暗叹,祁同伟已然成为他心中理想领袖的模样。

  “高书记,实在不知祁同伟为何在现下面前失了踪影。”

  张友成本不想提及祁同伟,可这一开口,却点燃了高育良的思绪。

  “找不到祁同伟,倒正合我意!”

  “他才到吕州市几天!”

  “那么,巡回监察组的组长之位,就由他担起吧。”

  巡……巡回监察组?!

  这是何意?

  张友成一时怔住,未能立刻领悟。

  高育良冷笑一声:“吕州司法闹出这么大动静,连立春书记都被惊动了,特命我们速速介入调查!”

  “本来省里想派员督导,既然祁同伟已在吕州,不如让他挑起监察组组长的重任。”

  省里的决定自有深意。

  若祁同伟在吕州市已任职半年甚至两三个月,上级断不会让吕州本地人去查自己的事务。

  毕竟,内部解决总好过外部介入。

  如今祁同伟初来乍到,又未涉及争议焦点,正适合接手调查吕州的问题。

  张友成心头一沉,一阵不安涌上心头。

  虽知祁同伟声名显赫,但在吕州,他不过是一名监察长。

  即便置身司法系统外,一切进展仍需地方配合。

  身为司法书记的自己,对祁同伟在监察院的职责自然也有插手之力。

  然而,若祁同伟戴上巡回监察组组长的帽子,自己作为吕州司法书记的地位便岌岌可危。

  那时,祁同伟不仅代表吕州监察院,更代表省里,乃至整个汉东司法体系和赵立春的意图。

  这对张友成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挑战。

  他满心无奈!

  他与祁同伟并无私怨,尽管祁同伟是陈岩石一手提拔。

  他对陈家与祁同伟之间的纠葛心知肚明,却无意卷入其中。

  何况,他对陈海早有照顾,该还的情谊也已偿还。

  真正困扰他的,是巡回监察组的设立。

  一旦这个组织启动,自己的位置岂不成了一种摆设?这不是助长了祁同伟的威风吗?

  哼,这些读书人果然擅长玩弄权谋。

  可话又说回来,陈海也是你的弟子,为何厚此薄彼?

  他忽然想起,他们皆为高育良的学生,同出一校门,为何祁同伟步步高升,而陈海却遭遇不幸?

  张友成越想越觉苦涩,但面对现实,他只能在电话中表示:

  “吕州司法必将全力支持祁同伟的工作,提供全面协助!”

  于是,这一天,开始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