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明远攥着缰绳的手沁出了汗。
山风卷着水汽漫过来,把骡马的响鼻揉碎在白茫茫的雾里。他抬头望了望,刚才还隐约可见的山脊线早没了踪影,眼前只剩下翻滚的白,像是有人把整匹整匹的生丝扯开,铺得漫山遍野都是。
“东家,歇口气吧?”身后传来老周的声音,带着点喘。老周是跟着苏家跑了三十年茶山的管事,脸上沟壑里还沾着去年茶季的茶渍,此刻正眯着眼打量四周,“这雾邪乎得很,再走怕是要绕回原地。”
苏明远勒住骡马,从褡裢里摸出个黄铜怀表。表盖掀开时“咔嗒”一声,在这死寂的山里显得格外清脆。指针在雾里泛着冷光,巳时三刻。按脚程,此刻该到半山腰的王家茶寮了。
“不对劲。”他低声道。指腹摩挲着怀表内侧刻着的“明”字——这是三年前父亲把苏家茶庄交给他时给的,说“走茶路,得守时,更得守心”。可眼下,别说茶寮,连路边该有的茶农歇脚的石凳都没见着。
随行的两个伙计开始窃窃私语。小栓年纪轻,眼里透着慌:“周叔,这雾……我听村里老人说,这山里头……”
“胡说什么!”老周低喝一声,却没压住声音里的发紧,“不过是春雾,太阳一出来就散了。”话虽如此,他还是从腰间解下铜铃,往骡马脖子上又系了系。那铃铛是去年从蒙古商队手里换的,说是能“驱邪镇路”,此刻在雾里晃出断断续续的响,像根细线,勉强把这几个人串在一起。
苏明远翻身下马,脚刚落地就打了个寒颤。山雾里裹着寒气,带着股潮湿的腐叶味,还有……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气?
他皱起眉。茶山该是清苦的茶香,混着泥土腥气才对。这焦糊味从哪儿来的?
“你们闻。”他朝身后扬了扬下巴。
老周凑过来嗅了嗅,脸色猛地沉了:“是松油味……不对,是烧茶籽的味儿!”
茶籽能榨油,茶农家里常用,但这季节不是榨油的时候。更要紧的是,烧茶籽的烟味这么浓,说明离得不远。
“往这边走。”苏明远拨开挡路的茶树枝,枝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藏青短褂。雾似乎更浓了,走在前面的人回头时,脸都像是蒙在毛玻璃后面,看不真切。
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,雾里忽然飘来木柴爆裂的噼啪声。紧接着,一道昏黄的光刺破白雾,像块被打湿的油布,颤颤巍巍地悬在半空。
“是茶寮!”小栓喊了一声,脚步不由得快了些。
可走近了才发现,那不是王家茶寮。
眼前是间歪斜的茅草屋,屋顶塌了半边,露出黢黑的椽子。屋前空地上堆着半焦的茶树枝,火塘里还冒着青烟,正是那股焦糊味的源头。一个穿蓝布短衫的汉子正蹲在火塘边,手里拿着根树枝拨弄炭火,侧脸被火光照得忽明忽暗。
“这位老哥,”苏明远拱手道,“敢问王家茶寮在哪个方向?我们迷了路。”
汉子闻声转过头,脸上有道疤,从眉骨一直划到下巴,在火光里像条扭动的蜈蚣。他打量着苏明远一行,眼神里没什么温度:“王家茶寮?早没了。”
“没了?”老周吃了一惊,“上个月我来还好好的,王老汉还跟我订了今年的春茶……”
“烧了。”疤脸汉子往火里添了块柴,火星子噼啪溅起来,“三天前,夜里起的火。王老汉两口子没跑出来。”
苏明远心里一沉。王老汉种了一辈子茶,家里那几株百年老茶树是方圆百里的宝贝,去年还跟他说,要留着最顶上的芽头给他做雨前龙井。
“怎么会起火?”
“谁知道呢。”汉子冷笑一声,“许是夜里点油灯不小心,许是……招了不干净的东西。”他说着往雾里瞥了一眼,像是怕有什么东西在雾里听着。
老周还想再问,苏明远却拉了他一把。他注意到汉子脚边的竹篓,篓子里装着些茶青,叶片边缘发褐,显然是没及时摊晾,废了。可这季节的茶青金贵得很,哪能这么糟蹋?
“老哥也是茶农?”苏明远指着竹篓问。
汉子手顿了顿,把树枝往火里一扔:“不是。帮人看山的。”
“看山?”苏明远目光扫过茅草屋的门,门轴上积着厚灰,不像有人常住的样子,“这屋……”
“王老汉的屋烧了,我临时在这儿歇脚。”汉子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,“你们要是找地方歇脚,往前再走二里,有新搭的棚子。不过我劝你们,这雾没散之前,最好别乱走。”
话音刚落,雾里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,像是有人踩着落叶在跑。小栓吓得往老周身后缩了缩,疤脸汉子却猛地转头,厉声喝问:“谁?!”
雾里钻出个半大孩子,也就十三四岁,赤着脚,裤腿卷到膝盖,沾着泥。他看到苏明远一行,愣了愣,随即扑向疤脸汉子,声音发颤:“李叔!不好了!张家坳的茶苗……又被人挖了!”
疤脸汉子脸色骤变,抓起火塘边的柴刀就往雾里冲。那孩子跟在后面,跑过苏明远身边时,被老周一把拉住:“啥人挖茶苗?”
孩子急得满脸通红:“不知道!这半个月都这样!先是李家坡的老茶树被砍了枝,然后是陈家坞的茶籽被偷,昨天……昨天发现有人往茶水里撒东西,今天一早,张家坳的春苗就少了一大片!”
苏明远心里咯噔一下。他这次来茶山,一是收春茶,二是查账。去年冬天账房报上来的茶价就不对劲,比往年低了两成,说是茶农欠收。可他派人来看过,茶山明明长势很好。当时他就觉得蹊跷,现在听这孩子一说,更觉不对。
“老周,”他沉声道,“把家伙带上,跟上去看看。”
老周有些犹豫:“东家,这雾……”
“雾里才藏着事。”苏明远摸了摸怀表,父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来——“做茶生意,靠的是茶好,更是人心正。人心歪了,茶再好也卖不出价。”
跟着那两人往张家坳走,雾似乎更浓了,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。苏明远走得仔细,忽然踢到个东西,弯腰捡起来,是个布包,里面装着些白色粉末,闻着有点涩。
“这是啥?”小栓凑过来问。
“石灰。”苏明远捏了点粉末在指间搓了搓,“撒在茶根上,能烧坏根系。”
老周倒吸一口凉气:“这是有人故意毁茶山?”
说话间,前面传来吵嚷声。拨开雾气一看,张家坳的茶园里已经聚了七八个人,都是茶农打扮,手里拿着锄头扁担,围着几个外乡人。那几个外乡人背着褡裢,为首的是个戴瓜皮帽的瘦子,正梗着脖子喊:“你们凭啥拦着?我们是来收茶的!”
“收茶?”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气得手抖,“我看你们是来毁茶的!我家苗就是你们挖的!”
“胡说八道!”瘦子往地上啐了一口,“我们是‘裕丰号’的,大老远从城里来,你们敢拦?耽误了收茶,你们赔得起?”
“裕丰号”?苏明远眉头皱得更紧。那是城里沈家开的茶庄,跟苏家是老对头。去年冬天,就是裕丰号把茶价压得最低。
疤脸汉子把柴刀往地上一顿:“少废话!搜他们的褡裢!”
几个茶农立刻围上去,瘦子想拦,被一个壮实的茶农推了个趔趄。褡裢被扯开,滚出来的不是收茶的工具,而是几包石灰,还有一把小铲子,铲头上沾着新鲜的泥土。
“还有啥话说?”老汉朝地上啐了口唾沫。
瘦子脸白了,却还嘴硬:“是……是路上捡的!我们……”
“捡的?”苏明远走上前,把手里的布包扔在他面前,“跟我这包一样?”
瘦子看到布包,眼神一慌,低下头不敢说话了。
雾里忽然传来马蹄声,越来越近。众人回头,只见两个穿黑衣的人骑着马过来,看到苏明远,翻身下马:“苏东家,可算找着您了!家里派人来报,说……说裕丰号放出话,说您收的茶里掺了陈茶,现在城里的茶商都不敢跟咱们打交道了!”
苏明远心里透亮了。
毁茶山,是为了让茶农们的茶减产,只能低价卖给裕丰号;撒石灰、挖茶苗,是为了搅得茶山不宁,让他收不到好茶;最后再放谣言,毁苏家的名声。一环扣一环,打得倒是精明。
“李叔,”他转向疤脸汉子,“王老汉家的火,是不是也跟他们有关?”
疤脸汉子沉默了片刻,从怀里掏出个东西,是块烧焦的木牌,上面刻着个“裕”字。“那天夜里,我看到几个黑影从王老汉家跑出来,手里就拿着这个。王老汉跟我说过,他拒绝把老茶树卖给裕丰号,说那是祖宗留下的根。”
山风忽然转了向,雾像是被一只大手搅动,开始慢慢散开。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,照在茶山上,一片新绿晃得人眼晕。远处的王家茶寮旧址露了出来,断壁残垣上还挂着没烧完的茶枝。
“把他们绑了,送官。”苏明远对黑衣人道。又转向茶农们,“各位叔伯,苏家收茶,价按去年的三成算,有多少收多少。另外,谁家里的茶受了损失,苏家赔。”
茶农们愣住了,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。那个报信的孩子跑到苏明远面前,递给他一片茶叶:“苏东家,这是我家最好的芽头,您尝尝。”
苏明远接过茶叶,放在鼻尖闻了闻,清苦里带着股鲜劲,像极了这茶山的性子。他抬头望向远处,雾散后的山峦连绵起伏,像摊开的账本,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。
老周走到他身边,看着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茶树,叹道:“还是东家看得透。”
苏明远笑了笑,摸出怀表看了看。指针在阳光下闪着光,刚好午时。他把怀表揣回怀里,掌心的汗已经干了。
“走了,收茶去。”他翻身上马,骡马脖子上的铜铃在风里响起来,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。
雾彻底散了,茶山里的路清晰起来,一直通向山外,通向那些等着好茶叶的人家。苏明远知道,这茶路从来都不太平,有迷雾,有算计,但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杆秤,再浓的雾,总会有散的时候。
就像这茶山,就算被人糟践过,春雨一浇,照样能冒出新绿来。
山风卷着水汽漫过来,把骡马的响鼻揉碎在白茫茫的雾里。他抬头望了望,刚才还隐约可见的山脊线早没了踪影,眼前只剩下翻滚的白,像是有人把整匹整匹的生丝扯开,铺得漫山遍野都是。
“东家,歇口气吧?”身后传来老周的声音,带着点喘。老周是跟着苏家跑了三十年茶山的管事,脸上沟壑里还沾着去年茶季的茶渍,此刻正眯着眼打量四周,“这雾邪乎得很,再走怕是要绕回原地。”
苏明远勒住骡马,从褡裢里摸出个黄铜怀表。表盖掀开时“咔嗒”一声,在这死寂的山里显得格外清脆。指针在雾里泛着冷光,巳时三刻。按脚程,此刻该到半山腰的王家茶寮了。
“不对劲。”他低声道。指腹摩挲着怀表内侧刻着的“明”字——这是三年前父亲把苏家茶庄交给他时给的,说“走茶路,得守时,更得守心”。可眼下,别说茶寮,连路边该有的茶农歇脚的石凳都没见着。
随行的两个伙计开始窃窃私语。小栓年纪轻,眼里透着慌:“周叔,这雾……我听村里老人说,这山里头……”
“胡说什么!”老周低喝一声,却没压住声音里的发紧,“不过是春雾,太阳一出来就散了。”话虽如此,他还是从腰间解下铜铃,往骡马脖子上又系了系。那铃铛是去年从蒙古商队手里换的,说是能“驱邪镇路”,此刻在雾里晃出断断续续的响,像根细线,勉强把这几个人串在一起。
苏明远翻身下马,脚刚落地就打了个寒颤。山雾里裹着寒气,带着股潮湿的腐叶味,还有……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气?
他皱起眉。茶山该是清苦的茶香,混着泥土腥气才对。这焦糊味从哪儿来的?
“你们闻。”他朝身后扬了扬下巴。
老周凑过来嗅了嗅,脸色猛地沉了:“是松油味……不对,是烧茶籽的味儿!”
茶籽能榨油,茶农家里常用,但这季节不是榨油的时候。更要紧的是,烧茶籽的烟味这么浓,说明离得不远。
“往这边走。”苏明远拨开挡路的茶树枝,枝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藏青短褂。雾似乎更浓了,走在前面的人回头时,脸都像是蒙在毛玻璃后面,看不真切。
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,雾里忽然飘来木柴爆裂的噼啪声。紧接着,一道昏黄的光刺破白雾,像块被打湿的油布,颤颤巍巍地悬在半空。
“是茶寮!”小栓喊了一声,脚步不由得快了些。
可走近了才发现,那不是王家茶寮。
眼前是间歪斜的茅草屋,屋顶塌了半边,露出黢黑的椽子。屋前空地上堆着半焦的茶树枝,火塘里还冒着青烟,正是那股焦糊味的源头。一个穿蓝布短衫的汉子正蹲在火塘边,手里拿着根树枝拨弄炭火,侧脸被火光照得忽明忽暗。
“这位老哥,”苏明远拱手道,“敢问王家茶寮在哪个方向?我们迷了路。”
汉子闻声转过头,脸上有道疤,从眉骨一直划到下巴,在火光里像条扭动的蜈蚣。他打量着苏明远一行,眼神里没什么温度:“王家茶寮?早没了。”
“没了?”老周吃了一惊,“上个月我来还好好的,王老汉还跟我订了今年的春茶……”
“烧了。”疤脸汉子往火里添了块柴,火星子噼啪溅起来,“三天前,夜里起的火。王老汉两口子没跑出来。”
苏明远心里一沉。王老汉种了一辈子茶,家里那几株百年老茶树是方圆百里的宝贝,去年还跟他说,要留着最顶上的芽头给他做雨前龙井。
“怎么会起火?”
“谁知道呢。”汉子冷笑一声,“许是夜里点油灯不小心,许是……招了不干净的东西。”他说着往雾里瞥了一眼,像是怕有什么东西在雾里听着。
老周还想再问,苏明远却拉了他一把。他注意到汉子脚边的竹篓,篓子里装着些茶青,叶片边缘发褐,显然是没及时摊晾,废了。可这季节的茶青金贵得很,哪能这么糟蹋?
“老哥也是茶农?”苏明远指着竹篓问。
汉子手顿了顿,把树枝往火里一扔:“不是。帮人看山的。”
“看山?”苏明远目光扫过茅草屋的门,门轴上积着厚灰,不像有人常住的样子,“这屋……”
“王老汉的屋烧了,我临时在这儿歇脚。”汉子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,“你们要是找地方歇脚,往前再走二里,有新搭的棚子。不过我劝你们,这雾没散之前,最好别乱走。”
话音刚落,雾里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,像是有人踩着落叶在跑。小栓吓得往老周身后缩了缩,疤脸汉子却猛地转头,厉声喝问:“谁?!”
雾里钻出个半大孩子,也就十三四岁,赤着脚,裤腿卷到膝盖,沾着泥。他看到苏明远一行,愣了愣,随即扑向疤脸汉子,声音发颤:“李叔!不好了!张家坳的茶苗……又被人挖了!”
疤脸汉子脸色骤变,抓起火塘边的柴刀就往雾里冲。那孩子跟在后面,跑过苏明远身边时,被老周一把拉住:“啥人挖茶苗?”
孩子急得满脸通红:“不知道!这半个月都这样!先是李家坡的老茶树被砍了枝,然后是陈家坞的茶籽被偷,昨天……昨天发现有人往茶水里撒东西,今天一早,张家坳的春苗就少了一大片!”
苏明远心里咯噔一下。他这次来茶山,一是收春茶,二是查账。去年冬天账房报上来的茶价就不对劲,比往年低了两成,说是茶农欠收。可他派人来看过,茶山明明长势很好。当时他就觉得蹊跷,现在听这孩子一说,更觉不对。
“老周,”他沉声道,“把家伙带上,跟上去看看。”
老周有些犹豫:“东家,这雾……”
“雾里才藏着事。”苏明远摸了摸怀表,父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来——“做茶生意,靠的是茶好,更是人心正。人心歪了,茶再好也卖不出价。”
跟着那两人往张家坳走,雾似乎更浓了,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。苏明远走得仔细,忽然踢到个东西,弯腰捡起来,是个布包,里面装着些白色粉末,闻着有点涩。
“这是啥?”小栓凑过来问。
“石灰。”苏明远捏了点粉末在指间搓了搓,“撒在茶根上,能烧坏根系。”
老周倒吸一口凉气:“这是有人故意毁茶山?”
说话间,前面传来吵嚷声。拨开雾气一看,张家坳的茶园里已经聚了七八个人,都是茶农打扮,手里拿着锄头扁担,围着几个外乡人。那几个外乡人背着褡裢,为首的是个戴瓜皮帽的瘦子,正梗着脖子喊:“你们凭啥拦着?我们是来收茶的!”
“收茶?”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气得手抖,“我看你们是来毁茶的!我家苗就是你们挖的!”
“胡说八道!”瘦子往地上啐了一口,“我们是‘裕丰号’的,大老远从城里来,你们敢拦?耽误了收茶,你们赔得起?”
“裕丰号”?苏明远眉头皱得更紧。那是城里沈家开的茶庄,跟苏家是老对头。去年冬天,就是裕丰号把茶价压得最低。
疤脸汉子把柴刀往地上一顿:“少废话!搜他们的褡裢!”
几个茶农立刻围上去,瘦子想拦,被一个壮实的茶农推了个趔趄。褡裢被扯开,滚出来的不是收茶的工具,而是几包石灰,还有一把小铲子,铲头上沾着新鲜的泥土。
“还有啥话说?”老汉朝地上啐了口唾沫。
瘦子脸白了,却还嘴硬:“是……是路上捡的!我们……”
“捡的?”苏明远走上前,把手里的布包扔在他面前,“跟我这包一样?”
瘦子看到布包,眼神一慌,低下头不敢说话了。
雾里忽然传来马蹄声,越来越近。众人回头,只见两个穿黑衣的人骑着马过来,看到苏明远,翻身下马:“苏东家,可算找着您了!家里派人来报,说……说裕丰号放出话,说您收的茶里掺了陈茶,现在城里的茶商都不敢跟咱们打交道了!”
苏明远心里透亮了。
毁茶山,是为了让茶农们的茶减产,只能低价卖给裕丰号;撒石灰、挖茶苗,是为了搅得茶山不宁,让他收不到好茶;最后再放谣言,毁苏家的名声。一环扣一环,打得倒是精明。
“李叔,”他转向疤脸汉子,“王老汉家的火,是不是也跟他们有关?”
疤脸汉子沉默了片刻,从怀里掏出个东西,是块烧焦的木牌,上面刻着个“裕”字。“那天夜里,我看到几个黑影从王老汉家跑出来,手里就拿着这个。王老汉跟我说过,他拒绝把老茶树卖给裕丰号,说那是祖宗留下的根。”
山风忽然转了向,雾像是被一只大手搅动,开始慢慢散开。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,照在茶山上,一片新绿晃得人眼晕。远处的王家茶寮旧址露了出来,断壁残垣上还挂着没烧完的茶枝。
“把他们绑了,送官。”苏明远对黑衣人道。又转向茶农们,“各位叔伯,苏家收茶,价按去年的三成算,有多少收多少。另外,谁家里的茶受了损失,苏家赔。”
茶农们愣住了,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。那个报信的孩子跑到苏明远面前,递给他一片茶叶:“苏东家,这是我家最好的芽头,您尝尝。”
苏明远接过茶叶,放在鼻尖闻了闻,清苦里带着股鲜劲,像极了这茶山的性子。他抬头望向远处,雾散后的山峦连绵起伏,像摊开的账本,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。
老周走到他身边,看着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茶树,叹道:“还是东家看得透。”
苏明远笑了笑,摸出怀表看了看。指针在阳光下闪着光,刚好午时。他把怀表揣回怀里,掌心的汗已经干了。
“走了,收茶去。”他翻身上马,骡马脖子上的铜铃在风里响起来,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。
雾彻底散了,茶山里的路清晰起来,一直通向山外,通向那些等着好茶叶的人家。苏明远知道,这茶路从来都不太平,有迷雾,有算计,但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杆秤,再浓的雾,总会有散的时候。
就像这茶山,就算被人糟践过,春雨一浇,照样能冒出新绿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