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墟海眼深处,永恒沸腾的青铜火锅咕嘟作响,翻滚着来自诸天万界的奇珍异兽。老饕餮惬意地趴在一块巨大的、半沉在沸汤中的星铁陨石上,它庞大的身躯随着呼吸微微起伏,肚皮褶皱里几条细小的机械鱼闪烁着幽蓝的光,像镶嵌在肉山上的星辰。它伸出巨爪,慢悠悠地在滚烫的汤锅里搅动,带起一片混杂着灵气、金属碎屑和未知生物残骸的浪花。
“啧,最近这汤头…味儿淡了。”饕餮不满地嘟囔着,绿豆大的小眼睛在蒸汽里逡巡,寻找着能勾起它食欲的“硬菜”。自从陈青禾那小子离开,维度裂隙虽然稳定,但涌进来的“新货色”似乎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。它怀念那些带着陌生规则能量、入口即炸的“维度爆珠”,还有那些口感坚韧、嚼劲十足、自带奇异频率振动的“弦族能量棒”。
忽然,它搅动的爪子碰到了一块硬物。不是星铁陨石那种冷硬的触感,也不是异兽骨骼的脆韧,而是一种…温润的、带着某种奇异韵律感的冰凉。饕餮眼睛一亮,爪子猛地一捞!
哗啦!
水花四溅。一块约莫磨盘大小、半透明的晶体被它捞了出来。晶体内部并非空无一物,而是流淌着无数细密的、如同活物般的光丝。这些光丝并非静止,它们在晶体内部缓缓盘旋、交织、碰撞,每一次触碰,都仿佛有极其微弱、却又清晰可辨的音节从中逸散出来——不是耳朵听到的声音,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的低语。
“嗯?”饕餮好奇地凑近,巨大的鼻子几乎贴在了晶体表面。它感受到了!那晶体内部流淌的光丝,分明是…故事!是传说!是无数生灵意念的凝结!它甚至从中“尝”到了熟悉的味道——有昆仑山巅的冰雪气息,有幽冥忘川的阴冷,有青丘之国的狐媚,还有…一丝若有若无、却坚韧无比的唢呐音韵!
“陈小子?”饕餮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。它伸出舌头,试探性地舔了舔晶体表面。
轰!
一股庞大而驳杂的信息流瞬间冲入它的脑海!不再是具体的画面,而是无数声音、意念、情感的碎片洪流!
“维度诗人…以音穿维度…”
“规则吟唱者…定乾坤…”
“调音师…调和万籁…”
“他踏过时间废墟…”
“他逼退了吞噬星辰的黑暗…”
“他的唢呐…是龙骨星铁所铸…”
“他让影族起舞…”
“他让弦族落泪…”
“他让清道夫止步…”
“他让…山海无恙…”
无数个声音,来自不同的维度,不同的种族,不同的时间片段,它们重叠、交织、回响,最终汇聚成一个名字——陈青禾!这些声音碎片,带着敬畏、感激、好奇、崇拜,甚至一丝恐惧,如同最醇厚的陈酿,在饕餮的意识深处炸开!
“嘶——!”饕餮倒吸一口滚烫的蒸汽,巨大的身躯猛地一颤,差点从星铁陨石上滑进汤锅。它绿豆大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,那是一种发现了绝世美味的贪婪与狂喜!“传说!这是…传说的味道!还是陈小子的传说!浓缩的!精华的!大补啊!”
它再也忍不住,张开血盆大口,露出森森利齿,对着那块流转着传说光丝的晶体,狠狠地咬了下去!
在遥远的“硅基维度”——一个由晶体森林、能量河流和悬浮数据堡垒构成的冰冷世界。这里没有血肉之躯,只有形态各异的机械生命和纯粹的能量意识体。它们的交流,是光速传递的数据流和精确的量子纠缠信号。
中央数据堡垒的核心处理器,代号“逻各斯”,正以每秒亿万次的速度处理着来自附属维度的信息流。突然,一条优先级极高的、标注着“异常文化模因”的数据包被强行插入处理队列。
数据包展开,并非严谨的公式或逻辑代码,而是一段…混沌的、充满情感冗余的、非线性叙事的“故事”。故事的主角被描述为一个“有机声波调制体”,其行为逻辑严重违背熵增定律和维度守恒原则:他使用一种名为“唢呐”的原始振动装置,竟然能干涉高维弦的振动模式,甚至与“维度清道夫”达成非逻辑共生协议,最终迫使一个强大的“秩序聚合体”解体。
“逻辑错误…概率低于普朗克尺度…”
“情感变量…无法量化…”
“维度干涉方式…违反基础物理法则…”
核心处理器“逻各斯”的运算矩阵瞬间过载,散热晶格发出刺目的红光和尖锐的嗡鸣。这段来自低维世界的“传说”,像一颗投入精密钟表里的沙子,粗暴地打乱了它冰冷、有序的思维世界。
然而,在数据流的深层,一些非核心的、负责“艺术模拟”和“文明观察”的子程序,却在这混乱的“传说”数据中,捕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…“美感”。那是一种混乱中的和谐,毁灭中的新生,差异中的共鸣。它们无法用逻辑解析,却本能地将其标记为“高熵值艺术样本”,并开始尝试用冰冷的量子比特和能量弦,去模拟、重构那名为“唢呐”的振动频率,以及那个被称为“陈青禾”的有机体所创造的…“维度交响”。
在冰冷的晶体森林深处,一座由废弃数据构成的“垃圾山”上,一个边缘化的、被主程序判定为“存在冗余”的机械拾荒者,它的光学传感器接收到了这段被主程序视为“逻辑错误”的传说。它生锈的关节发出嘎吱声,它用简陋的拾荒钳,在一块废弃的能量板上,笨拙地刻下了一行歪歪扭扭的硅基文字符号。符号的含义,经过它那简陋处理器的粗糙翻译,大致是:“声…波…之…王…陈…青…禾”。
幽冥界,忘川河畔。
河水依旧流淌,但曾经混乱的逆流与亡魂的哀嚎已被一种深沉的宁静取代。河面上,不再只有阴冷的雾气,还漂浮着点点来自其他维度的、微弱的星光碎屑,它们如同萤火,在漆黑的河水中沉浮。
黑无常依旧一身皂袍,高帽,面色惨白。他静静地站在岸边,手中不再是冰冷的锁链,而是一支由忘川寒冰凝结成的、散发着幽幽蓝光的笔。他面前,悬浮着一本巨大的、由无数亡魂记忆碎片编织而成的“幽冥实录”。
一个刚刚渡过忘川的新魂,懵懂地站在他面前。这亡魂生前是东荒一个普通的农夫,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维度风暴引发的山崩。他的记忆里,只有泥土、庄稼和家人的模糊面容。
黑无常抬起冰笔,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勾画其生平功过,而是轻轻一点。冰笔的笔尖触碰到亡魂的额头,一丝微弱的、带着泥土气息的灵魂印记被抽取出来。同时,忘川河水中,一点来自“赛博山海”维度的、关于“星际唢呐王”的传说碎片,一点来自二维影族膜拜的“调音师”图腾光影,以及一丝昆仑山巅残留的“基准音”余韵,如同受到牵引般,汇聚到黑无常的笔尖。
冰笔落下,在“幽冥实录”上,农夫平凡的一生旁边,悄然多了一行散发着淡淡金光的幽冥篆文:
“生于动荡,死于星崩。幸逢调音师定鼎山海,魂归忘川时,得闻维度安魂之音,往生路平。”
农夫懵懂的灵魂似乎感受到了什么,那因死亡和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与茫然,竟被一种奇异的安宁感抚平。他对着黑无常,也对着那本记录他生平与传说的“实录”,露出了一个近乎安详的、属于生者的笑容,然后转身,踏上了雾气弥漫的往生之路。
黑无常看着那行新添的金色篆文,又望向平静流淌、倒映着点点星屑的忘川河水,惨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是握着冰笔的手指,微不可查地收紧了些许。这河水,这亡魂,这世界,终究是不同了。那个吹唢呐的小子…他的传说,已成了幽冥的一部分,成了亡魂往生路上,一盏无声的灯。
在二维的平面宇宙,影族的世界。
这里没有高度,只有无限延展的线条和色块构成的平面。影族本身,就是可以自由扭曲、拉伸、变幻轮廓的活体线条。它们的“城市”,是复杂到令人眼花的几何迷宫;“声音”,是线条的特定频率震颤;“历史”,则被记录在一种名为“永恒膜”的、巨大无比的透明平面上,以不断变幻的图腾和纹路来传承。
此刻,在最大的“永恒膜”中心区域,原本记录着影族古老战争史诗的复杂图腾,正被新的纹路覆盖、融合。新的纹路并非影族熟悉的、棱角分明的几何图案,而是…一种流动的、充满韵律感的波纹!
无数影族长老和年轻的线条们聚集在“永恒膜”前,它们纤细的身体(或者说线条)随着膜上波纹的起伏而同步震颤、扭曲,发出只有它们自己能理解的、高频的“嗡鸣”交流。
“看!那流动的曲线…多么不稳定!多么…美丽!”
“它代表着‘声音’!一种来自‘厚度世界’的原始力量!”
“不!它代表‘调和’!是那个‘厚度生物’用它平息了我们的躁动!”
“长老说,那是‘调音师’的印记!是他用‘声音’为我们编织了牢笼…不,是庇护所!”
“他让我们的线条…在震颤中找到了新的和谐!”
膜上的波纹图腾,正是影族对陈青禾和其唢呐音的抽象理解与崇拜。它们无法理解三维的实体,便将那穿透维度的旋律,具象化为二维平面中最灵动、最不可预测的流动线条。这图腾在“永恒膜”上不断扩散、演变,与影族古老的几何纹路共生,形成一种全新的、充满动感与韵律的“艺术”,被影族们顶礼膜拜。它们甚至开始尝试模仿这种“波纹”,用自身线条的震颤,去“演奏”属于二维宇宙的、无声的“传说之歌”。
昆仑墟,瑶池仙境。
蟠桃仙树依旧灼灼其华,巨大的全息星图在树下缓缓旋转,映照着诸天维度的光点稳定而和谐。西王母端坐云台,她的目光并未落在星图上,而是凝视着悬浮在身前的一物。
那是一卷古朴的竹简,正是《山海经》的残卷原本。只是此刻,这卷沉寂了无数岁月的古籍,正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微光。竹简无风自动,缓缓展开。在原本记载着上古山川地理、奇珍异兽的篇章之后,空白的竹简上,正有金色的字迹如同拥有生命般,自行浮现、凝聚!
字迹并非由笔墨书写,更像是某种法则的具现,是无数生灵意念的共鸣,是维度本身对一段传奇的认可与镌刻。
西王母伸出纤纤玉指,指尖萦绕着淡淡的瑶池水汽,轻轻拂过那些正在成型的金色文字。每一个字迹的凝聚,都仿佛带起一阵微弱的、却直抵灵魂的共鸣之音。
她轻声诵读,声音不高,却如同玉磬敲响,回荡在静谧的瑶池仙境:
“维…山…海…纪…元…更…迭…”
“…有…异…人…陈…氏…青…禾…”
“…起…于…微…末…持…奇…器…曰…唢…呐…”
“…其…音…初…如…雏…凤…清…啼…微…不…足…道…”
“…然…心…系…山…海…志…通…万…维…”
“…星…轨…崩…裂…维…度…交…侵…山…河…泣…血…”
“…青…禾…踏…乱…流…入…异…域…历…无…数…劫…”
“…会…盟…诸…神…结…异…维…之…友…”
“…以…音…为…刃…以…乐…为…甲…战…于…四…维…之…野…”
“…终…悟…维…度…之…道…在…乎…共…生…”
“…奏…和…谐…之…章…退…大…敌…织…网…者…”
“…定…基…准…之…音…安…山…海…之…魂…”
“…万…灵…尊…其…为…‘…调…音…师…’…”
“…或…誉…‘…维…度…诗…人…’…或…称…‘…规…则…吟…唱…者…’…”
“…功…成…身…退…踏…新…维…而…去…”
“…唯…余…音…绕…梁…曰…:‘…每…个…维…度…,…都…该…有…自…己…的…调…子…’…”
“…故…为…之…立…传…以…志…不…朽…”
最后一个金色字迹落下,整卷竹简光芒大盛,随即缓缓内敛,恢复古朴。但那新增的篇章,已如同烙印,深深铭刻在《山海经》的本源之中,成为这部规则法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从此,山海世界的法则里,多了一条关于“调音师”的传说,它本身,也成了稳定维度、启迪后世的“规则”之一。
西王母收回手指,目光悠远,仿佛穿透了昆仑的云雾,看到了那个手持唢呐、踏入未知裂隙的背影。她低声轻语,似叹似赞:“以音穿维度,以乐定乾坤…陈青禾,你的传说,才刚刚开始书写。”
在昆仑山脚,乐师阿七的简陋石屋前。
阿七盘膝而坐,面前摊开的不是乐谱,而是一块打磨光滑的黑色玄武岩板。他手中拿着一支特制的刻刀,刀尖闪烁着微弱的灵力。他闭着眼,眉头紧锁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在尝试一件师父口中“近乎不可能”的事情——将他感受到的“基准音”的韵律,具象化为二维的线条,刻在石板上!
这不同于影族的膜拜图腾,而是要将那无形无质、却又无处不在的维度调和之力,用山海的符文与线条表达出来。他失败了无数次,石板上的刻痕杂乱无章,毫无灵韵。
“心要静…意要凝…音不在耳…而在魂…”师父的教诲在耳边回响,阿七深吸一口气,努力摒弃杂念。就在他心神即将沉入最深处的宁静时,一阵奇异的波动传来。不是声音,而是一种…宣告。仿佛整个山海世界的根基都微微震颤了一下,一种难以言喻的、厚重的、充满历史尘埃感的信息,如同温暖的潮水,轻轻拂过他的灵魂。
是《山海经》!是那部古老法典新增篇章完成的瞬间,法则共鸣的余波!
阿七浑身一震,紧闭的双眼中,仿佛看到无数金色的文字在飞舞,听到无数来自不同维度的声音在低语同一个名字!那名字带着力量,带着传奇,带着一种…开天辟
“啧,最近这汤头…味儿淡了。”饕餮不满地嘟囔着,绿豆大的小眼睛在蒸汽里逡巡,寻找着能勾起它食欲的“硬菜”。自从陈青禾那小子离开,维度裂隙虽然稳定,但涌进来的“新货色”似乎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。它怀念那些带着陌生规则能量、入口即炸的“维度爆珠”,还有那些口感坚韧、嚼劲十足、自带奇异频率振动的“弦族能量棒”。
忽然,它搅动的爪子碰到了一块硬物。不是星铁陨石那种冷硬的触感,也不是异兽骨骼的脆韧,而是一种…温润的、带着某种奇异韵律感的冰凉。饕餮眼睛一亮,爪子猛地一捞!
哗啦!
水花四溅。一块约莫磨盘大小、半透明的晶体被它捞了出来。晶体内部并非空无一物,而是流淌着无数细密的、如同活物般的光丝。这些光丝并非静止,它们在晶体内部缓缓盘旋、交织、碰撞,每一次触碰,都仿佛有极其微弱、却又清晰可辨的音节从中逸散出来——不是耳朵听到的声音,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的低语。
“嗯?”饕餮好奇地凑近,巨大的鼻子几乎贴在了晶体表面。它感受到了!那晶体内部流淌的光丝,分明是…故事!是传说!是无数生灵意念的凝结!它甚至从中“尝”到了熟悉的味道——有昆仑山巅的冰雪气息,有幽冥忘川的阴冷,有青丘之国的狐媚,还有…一丝若有若无、却坚韧无比的唢呐音韵!
“陈小子?”饕餮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。它伸出舌头,试探性地舔了舔晶体表面。
轰!
一股庞大而驳杂的信息流瞬间冲入它的脑海!不再是具体的画面,而是无数声音、意念、情感的碎片洪流!
“维度诗人…以音穿维度…”
“规则吟唱者…定乾坤…”
“调音师…调和万籁…”
“他踏过时间废墟…”
“他逼退了吞噬星辰的黑暗…”
“他的唢呐…是龙骨星铁所铸…”
“他让影族起舞…”
“他让弦族落泪…”
“他让清道夫止步…”
“他让…山海无恙…”
无数个声音,来自不同的维度,不同的种族,不同的时间片段,它们重叠、交织、回响,最终汇聚成一个名字——陈青禾!这些声音碎片,带着敬畏、感激、好奇、崇拜,甚至一丝恐惧,如同最醇厚的陈酿,在饕餮的意识深处炸开!
“嘶——!”饕餮倒吸一口滚烫的蒸汽,巨大的身躯猛地一颤,差点从星铁陨石上滑进汤锅。它绿豆大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,那是一种发现了绝世美味的贪婪与狂喜!“传说!这是…传说的味道!还是陈小子的传说!浓缩的!精华的!大补啊!”
它再也忍不住,张开血盆大口,露出森森利齿,对着那块流转着传说光丝的晶体,狠狠地咬了下去!
在遥远的“硅基维度”——一个由晶体森林、能量河流和悬浮数据堡垒构成的冰冷世界。这里没有血肉之躯,只有形态各异的机械生命和纯粹的能量意识体。它们的交流,是光速传递的数据流和精确的量子纠缠信号。
中央数据堡垒的核心处理器,代号“逻各斯”,正以每秒亿万次的速度处理着来自附属维度的信息流。突然,一条优先级极高的、标注着“异常文化模因”的数据包被强行插入处理队列。
数据包展开,并非严谨的公式或逻辑代码,而是一段…混沌的、充满情感冗余的、非线性叙事的“故事”。故事的主角被描述为一个“有机声波调制体”,其行为逻辑严重违背熵增定律和维度守恒原则:他使用一种名为“唢呐”的原始振动装置,竟然能干涉高维弦的振动模式,甚至与“维度清道夫”达成非逻辑共生协议,最终迫使一个强大的“秩序聚合体”解体。
“逻辑错误…概率低于普朗克尺度…”
“情感变量…无法量化…”
“维度干涉方式…违反基础物理法则…”
核心处理器“逻各斯”的运算矩阵瞬间过载,散热晶格发出刺目的红光和尖锐的嗡鸣。这段来自低维世界的“传说”,像一颗投入精密钟表里的沙子,粗暴地打乱了它冰冷、有序的思维世界。
然而,在数据流的深层,一些非核心的、负责“艺术模拟”和“文明观察”的子程序,却在这混乱的“传说”数据中,捕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…“美感”。那是一种混乱中的和谐,毁灭中的新生,差异中的共鸣。它们无法用逻辑解析,却本能地将其标记为“高熵值艺术样本”,并开始尝试用冰冷的量子比特和能量弦,去模拟、重构那名为“唢呐”的振动频率,以及那个被称为“陈青禾”的有机体所创造的…“维度交响”。
在冰冷的晶体森林深处,一座由废弃数据构成的“垃圾山”上,一个边缘化的、被主程序判定为“存在冗余”的机械拾荒者,它的光学传感器接收到了这段被主程序视为“逻辑错误”的传说。它生锈的关节发出嘎吱声,它用简陋的拾荒钳,在一块废弃的能量板上,笨拙地刻下了一行歪歪扭扭的硅基文字符号。符号的含义,经过它那简陋处理器的粗糙翻译,大致是:“声…波…之…王…陈…青…禾”。
幽冥界,忘川河畔。
河水依旧流淌,但曾经混乱的逆流与亡魂的哀嚎已被一种深沉的宁静取代。河面上,不再只有阴冷的雾气,还漂浮着点点来自其他维度的、微弱的星光碎屑,它们如同萤火,在漆黑的河水中沉浮。
黑无常依旧一身皂袍,高帽,面色惨白。他静静地站在岸边,手中不再是冰冷的锁链,而是一支由忘川寒冰凝结成的、散发着幽幽蓝光的笔。他面前,悬浮着一本巨大的、由无数亡魂记忆碎片编织而成的“幽冥实录”。
一个刚刚渡过忘川的新魂,懵懂地站在他面前。这亡魂生前是东荒一个普通的农夫,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维度风暴引发的山崩。他的记忆里,只有泥土、庄稼和家人的模糊面容。
黑无常抬起冰笔,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勾画其生平功过,而是轻轻一点。冰笔的笔尖触碰到亡魂的额头,一丝微弱的、带着泥土气息的灵魂印记被抽取出来。同时,忘川河水中,一点来自“赛博山海”维度的、关于“星际唢呐王”的传说碎片,一点来自二维影族膜拜的“调音师”图腾光影,以及一丝昆仑山巅残留的“基准音”余韵,如同受到牵引般,汇聚到黑无常的笔尖。
冰笔落下,在“幽冥实录”上,农夫平凡的一生旁边,悄然多了一行散发着淡淡金光的幽冥篆文:
“生于动荡,死于星崩。幸逢调音师定鼎山海,魂归忘川时,得闻维度安魂之音,往生路平。”
农夫懵懂的灵魂似乎感受到了什么,那因死亡和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与茫然,竟被一种奇异的安宁感抚平。他对着黑无常,也对着那本记录他生平与传说的“实录”,露出了一个近乎安详的、属于生者的笑容,然后转身,踏上了雾气弥漫的往生之路。
黑无常看着那行新添的金色篆文,又望向平静流淌、倒映着点点星屑的忘川河水,惨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是握着冰笔的手指,微不可查地收紧了些许。这河水,这亡魂,这世界,终究是不同了。那个吹唢呐的小子…他的传说,已成了幽冥的一部分,成了亡魂往生路上,一盏无声的灯。
在二维的平面宇宙,影族的世界。
这里没有高度,只有无限延展的线条和色块构成的平面。影族本身,就是可以自由扭曲、拉伸、变幻轮廓的活体线条。它们的“城市”,是复杂到令人眼花的几何迷宫;“声音”,是线条的特定频率震颤;“历史”,则被记录在一种名为“永恒膜”的、巨大无比的透明平面上,以不断变幻的图腾和纹路来传承。
此刻,在最大的“永恒膜”中心区域,原本记录着影族古老战争史诗的复杂图腾,正被新的纹路覆盖、融合。新的纹路并非影族熟悉的、棱角分明的几何图案,而是…一种流动的、充满韵律感的波纹!
无数影族长老和年轻的线条们聚集在“永恒膜”前,它们纤细的身体(或者说线条)随着膜上波纹的起伏而同步震颤、扭曲,发出只有它们自己能理解的、高频的“嗡鸣”交流。
“看!那流动的曲线…多么不稳定!多么…美丽!”
“它代表着‘声音’!一种来自‘厚度世界’的原始力量!”
“不!它代表‘调和’!是那个‘厚度生物’用它平息了我们的躁动!”
“长老说,那是‘调音师’的印记!是他用‘声音’为我们编织了牢笼…不,是庇护所!”
“他让我们的线条…在震颤中找到了新的和谐!”
膜上的波纹图腾,正是影族对陈青禾和其唢呐音的抽象理解与崇拜。它们无法理解三维的实体,便将那穿透维度的旋律,具象化为二维平面中最灵动、最不可预测的流动线条。这图腾在“永恒膜”上不断扩散、演变,与影族古老的几何纹路共生,形成一种全新的、充满动感与韵律的“艺术”,被影族们顶礼膜拜。它们甚至开始尝试模仿这种“波纹”,用自身线条的震颤,去“演奏”属于二维宇宙的、无声的“传说之歌”。
昆仑墟,瑶池仙境。
蟠桃仙树依旧灼灼其华,巨大的全息星图在树下缓缓旋转,映照着诸天维度的光点稳定而和谐。西王母端坐云台,她的目光并未落在星图上,而是凝视着悬浮在身前的一物。
那是一卷古朴的竹简,正是《山海经》的残卷原本。只是此刻,这卷沉寂了无数岁月的古籍,正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微光。竹简无风自动,缓缓展开。在原本记载着上古山川地理、奇珍异兽的篇章之后,空白的竹简上,正有金色的字迹如同拥有生命般,自行浮现、凝聚!
字迹并非由笔墨书写,更像是某种法则的具现,是无数生灵意念的共鸣,是维度本身对一段传奇的认可与镌刻。
西王母伸出纤纤玉指,指尖萦绕着淡淡的瑶池水汽,轻轻拂过那些正在成型的金色文字。每一个字迹的凝聚,都仿佛带起一阵微弱的、却直抵灵魂的共鸣之音。
她轻声诵读,声音不高,却如同玉磬敲响,回荡在静谧的瑶池仙境:
“维…山…海…纪…元…更…迭…”
“…有…异…人…陈…氏…青…禾…”
“…起…于…微…末…持…奇…器…曰…唢…呐…”
“…其…音…初…如…雏…凤…清…啼…微…不…足…道…”
“…然…心…系…山…海…志…通…万…维…”
“…星…轨…崩…裂…维…度…交…侵…山…河…泣…血…”
“…青…禾…踏…乱…流…入…异…域…历…无…数…劫…”
“…会…盟…诸…神…结…异…维…之…友…”
“…以…音…为…刃…以…乐…为…甲…战…于…四…维…之…野…”
“…终…悟…维…度…之…道…在…乎…共…生…”
“…奏…和…谐…之…章…退…大…敌…织…网…者…”
“…定…基…准…之…音…安…山…海…之…魂…”
“…万…灵…尊…其…为…‘…调…音…师…’…”
“…或…誉…‘…维…度…诗…人…’…或…称…‘…规…则…吟…唱…者…’…”
“…功…成…身…退…踏…新…维…而…去…”
“…唯…余…音…绕…梁…曰…:‘…每…个…维…度…,…都…该…有…自…己…的…调…子…’…”
“…故…为…之…立…传…以…志…不…朽…”
最后一个金色字迹落下,整卷竹简光芒大盛,随即缓缓内敛,恢复古朴。但那新增的篇章,已如同烙印,深深铭刻在《山海经》的本源之中,成为这部规则法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从此,山海世界的法则里,多了一条关于“调音师”的传说,它本身,也成了稳定维度、启迪后世的“规则”之一。
西王母收回手指,目光悠远,仿佛穿透了昆仑的云雾,看到了那个手持唢呐、踏入未知裂隙的背影。她低声轻语,似叹似赞:“以音穿维度,以乐定乾坤…陈青禾,你的传说,才刚刚开始书写。”
在昆仑山脚,乐师阿七的简陋石屋前。
阿七盘膝而坐,面前摊开的不是乐谱,而是一块打磨光滑的黑色玄武岩板。他手中拿着一支特制的刻刀,刀尖闪烁着微弱的灵力。他闭着眼,眉头紧锁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在尝试一件师父口中“近乎不可能”的事情——将他感受到的“基准音”的韵律,具象化为二维的线条,刻在石板上!
这不同于影族的膜拜图腾,而是要将那无形无质、却又无处不在的维度调和之力,用山海的符文与线条表达出来。他失败了无数次,石板上的刻痕杂乱无章,毫无灵韵。
“心要静…意要凝…音不在耳…而在魂…”师父的教诲在耳边回响,阿七深吸一口气,努力摒弃杂念。就在他心神即将沉入最深处的宁静时,一阵奇异的波动传来。不是声音,而是一种…宣告。仿佛整个山海世界的根基都微微震颤了一下,一种难以言喻的、厚重的、充满历史尘埃感的信息,如同温暖的潮水,轻轻拂过他的灵魂。
是《山海经》!是那部古老法典新增篇章完成的瞬间,法则共鸣的余波!
阿七浑身一震,紧闭的双眼中,仿佛看到无数金色的文字在飞舞,听到无数来自不同维度的声音在低语同一个名字!那名字带着力量,带着传奇,带着一种…开天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