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想买蒸汽轮船?”
曹廷训诧异的看着眼前几人。
这段时间曹廷训忙得是前脚不沾后脚,鼓励生育刚开了个头,殿下又交代要保证下月海贸不出问题。
昨日海船才走,今日城里江浙的商会便找上门来,询问能不能从朝廷手中购买一两艘蒸汽轮船。
这还真把曹廷训给问住了。
蒸汽轮船,是研究院研发的,太子殿下下令建造的。
这些船全受朝廷管理,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权过问。
曹廷训还好,他是京城的府尹,权力比其他州府的知府权利大得多。
但是卖船,这事他做不了主,还得太子开口才行!
“大人,海贸是大明未来的国策,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”
沈会长笑道:“如果朝廷不把轮船放出来,让百姓自由使用,这会限制海贸的发展,对大明的生产业、经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。”
“朝廷把蒸汽船拿出来卖,这是必然之事。”
曹廷训闻言,也觉得这沈会长话说得不错。
朝廷现在是牵头,如果未来还是只让朝廷一力操办海贸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这人一多,各种事情就会冒出来。
又是跟商人打交道,这贪污腐败肯定会少不了。
陛下还有太子殿下对贪污的事深恶痛绝,到时候追查下来,人头滚滚,又有一大批人倒霉。
朝廷为了杜绝这一现象,肯定放开海贸的权限,让商人们自由出海贸易。
曹廷训沉吟片刻,捋须道:“沈会长言之有理。不过此事关系重大,本官需禀明太子殿下方能定夺。”
沈会长拱手道:“这是自然。殿下心系百姓,关乎大明经济,一定比我一个小小的商贾看得远。”
“草民静待大人的好消息!”
送走商会众人后,曹廷训立即进宫求见朱标。
东宫内,朱标正在审阅海军扩建计划,见曹廷训匆匆而来,笑问:“曹大人,何事如此着急?”
曹廷训将商会请求购买蒸汽船的事详细禀报,最后补充道:“殿下,臣以为沈会长所言不无道理。若长期由朝廷垄断海运,确实不利于海贸发展。”
朱标放下奏折,若有所思:“孤也正思量此事。”
大明的商人相较于洪武十年,何止多了十倍!
今年又把广州定为海贸经济特区。
等下半年广州工厂作坊的商品陆陆续续生产出来后,海贸会变得更为频繁。
朝廷要管的,可不只有海贸这一件事。
朱标走到墙边悬挂的大明舆图前,指着沿海各港口:“朝廷要专注水师建设,商运确实该放手给民间。不过……”
朱标转身,神色严肃:“蒸汽船乃国之重器,不能简单售卖。”
“我有个主意,曹大人你看行不行。”
曹廷训拱手道:“请殿下明示!”
朱标继续道:以'特许经营'方式,将蒸汽船租借给商会使用。商人只需花费整船五成的价格,就可以拿下海船,他们经过海关的允许以及登记报备,交够足够的关税就可以出海。”
至于商人贩卖货物后的利润三七分成。”
“朝廷占三成,商人拿七成。”
曹廷训眼睛一亮:“殿下圣明!如此既可防止蒸汽船的技术外泄,又能让民间资本参与海贸。”
朱标微微一笑。
蒸汽船的制作技术未来一定会被民间的牛人复刻出来的。
只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怎么接触到蒸汽机,以及不太了解其原理而已。
不过,朱标也不担心蒸汽机被人仿了出来。
等那时,搞不好大明已经可以制造内燃机了。
现在,大明船厂造船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,每月都有成品船下水。
既然现在有商人来询问海船,那还不如先卖上一批。
“不仅如此。”朱标笑道,“孤还要设立'海事学堂',培养航海人才。所有租用蒸汽船的商会,必须派遣人员接受培训,考取航行执照。”
蒸汽船可是精密的机械,不培训的话,根本驾驶不了。
况且,一艏蒸汽船造价可不便宜,朱标不想辛苦造出来的船,没开两次就坏掉了。
三日后,朱标把城中各大商会的会长叫到一起。
当听到殿下宣布\"特许经营\"方案时,商人们顿时沸腾了。
沈会长激动得声音发颤:“殿下圣明!此举真乃利国利民之大计!”
但也有商人担心:“殿下,租借费用可否再优惠些?毕竟蒸汽船造价昂贵……”
朱标早有准备:“首批蒸汽船,租金按成本价计算。而且……”他故意顿了顿:“朝廷还将为特许商会提供护航,确保航行安全。”
这话让商人们彻底安心了。
要知道,海上最大的风险就是海盗和风浪,之前是由朝廷开船,船上官兵无数,根本不怕什么海盗。
现在让他们自己出海,风险高,有朝廷派遣一两艏船护航,安全不少。
朱标又道:“不仅如此,特许商会还可优先获得海外租界的商铺和仓库。朝廷还会在各租界设立领事馆,保护大明商人的权益。”
商人们喜出望外,纷纷表示,一切由殿下安排。
不到三日时间,朝廷要出售蒸汽轮船使用权的消息全城皆知!
这可不是去年那种拍卖海运资格那种模式,而是能自主使用海船的租借!
现在谁人还不知道,海贸就是捡钱?
能驾驶一两艘大船出去,赚回来的何止十倍利润。
不过,就是第一批海船好像不多。
这狼多肉少,不知道最后这些船会花落谁家。
不过,这是个好兆头。
造船厂马不停蹄的造船,迟早这蒸汽船会普及开来,到时候不仅价格便宜,而且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买到。
当然,这只是没钱的小商贾自我安慰罢了。
对于大商人来说,抢占市场先机,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落后一步,步步都落后。
等大明蒸汽船遍及江河,到那时候,哪里还有吃肉的机会?
所以,城里的商会摩拳擦掌,不会放弃这些海船的使用权,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!
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朝廷这次竟然不玩拍卖这一出。
直接明码标价,该是多少钱,就多少钱,黑字白纸写得清清楚楚的。
曹廷训诧异的看着眼前几人。
这段时间曹廷训忙得是前脚不沾后脚,鼓励生育刚开了个头,殿下又交代要保证下月海贸不出问题。
昨日海船才走,今日城里江浙的商会便找上门来,询问能不能从朝廷手中购买一两艘蒸汽轮船。
这还真把曹廷训给问住了。
蒸汽轮船,是研究院研发的,太子殿下下令建造的。
这些船全受朝廷管理,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权过问。
曹廷训还好,他是京城的府尹,权力比其他州府的知府权利大得多。
但是卖船,这事他做不了主,还得太子开口才行!
“大人,海贸是大明未来的国策,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”
沈会长笑道:“如果朝廷不把轮船放出来,让百姓自由使用,这会限制海贸的发展,对大明的生产业、经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。”
“朝廷把蒸汽船拿出来卖,这是必然之事。”
曹廷训闻言,也觉得这沈会长话说得不错。
朝廷现在是牵头,如果未来还是只让朝廷一力操办海贸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这人一多,各种事情就会冒出来。
又是跟商人打交道,这贪污腐败肯定会少不了。
陛下还有太子殿下对贪污的事深恶痛绝,到时候追查下来,人头滚滚,又有一大批人倒霉。
朝廷为了杜绝这一现象,肯定放开海贸的权限,让商人们自由出海贸易。
曹廷训沉吟片刻,捋须道:“沈会长言之有理。不过此事关系重大,本官需禀明太子殿下方能定夺。”
沈会长拱手道:“这是自然。殿下心系百姓,关乎大明经济,一定比我一个小小的商贾看得远。”
“草民静待大人的好消息!”
送走商会众人后,曹廷训立即进宫求见朱标。
东宫内,朱标正在审阅海军扩建计划,见曹廷训匆匆而来,笑问:“曹大人,何事如此着急?”
曹廷训将商会请求购买蒸汽船的事详细禀报,最后补充道:“殿下,臣以为沈会长所言不无道理。若长期由朝廷垄断海运,确实不利于海贸发展。”
朱标放下奏折,若有所思:“孤也正思量此事。”
大明的商人相较于洪武十年,何止多了十倍!
今年又把广州定为海贸经济特区。
等下半年广州工厂作坊的商品陆陆续续生产出来后,海贸会变得更为频繁。
朝廷要管的,可不只有海贸这一件事。
朱标走到墙边悬挂的大明舆图前,指着沿海各港口:“朝廷要专注水师建设,商运确实该放手给民间。不过……”
朱标转身,神色严肃:“蒸汽船乃国之重器,不能简单售卖。”
“我有个主意,曹大人你看行不行。”
曹廷训拱手道:“请殿下明示!”
朱标继续道:以'特许经营'方式,将蒸汽船租借给商会使用。商人只需花费整船五成的价格,就可以拿下海船,他们经过海关的允许以及登记报备,交够足够的关税就可以出海。”
至于商人贩卖货物后的利润三七分成。”
“朝廷占三成,商人拿七成。”
曹廷训眼睛一亮:“殿下圣明!如此既可防止蒸汽船的技术外泄,又能让民间资本参与海贸。”
朱标微微一笑。
蒸汽船的制作技术未来一定会被民间的牛人复刻出来的。
只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怎么接触到蒸汽机,以及不太了解其原理而已。
不过,朱标也不担心蒸汽机被人仿了出来。
等那时,搞不好大明已经可以制造内燃机了。
现在,大明船厂造船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,每月都有成品船下水。
既然现在有商人来询问海船,那还不如先卖上一批。
“不仅如此。”朱标笑道,“孤还要设立'海事学堂',培养航海人才。所有租用蒸汽船的商会,必须派遣人员接受培训,考取航行执照。”
蒸汽船可是精密的机械,不培训的话,根本驾驶不了。
况且,一艏蒸汽船造价可不便宜,朱标不想辛苦造出来的船,没开两次就坏掉了。
三日后,朱标把城中各大商会的会长叫到一起。
当听到殿下宣布\"特许经营\"方案时,商人们顿时沸腾了。
沈会长激动得声音发颤:“殿下圣明!此举真乃利国利民之大计!”
但也有商人担心:“殿下,租借费用可否再优惠些?毕竟蒸汽船造价昂贵……”
朱标早有准备:“首批蒸汽船,租金按成本价计算。而且……”他故意顿了顿:“朝廷还将为特许商会提供护航,确保航行安全。”
这话让商人们彻底安心了。
要知道,海上最大的风险就是海盗和风浪,之前是由朝廷开船,船上官兵无数,根本不怕什么海盗。
现在让他们自己出海,风险高,有朝廷派遣一两艏船护航,安全不少。
朱标又道:“不仅如此,特许商会还可优先获得海外租界的商铺和仓库。朝廷还会在各租界设立领事馆,保护大明商人的权益。”
商人们喜出望外,纷纷表示,一切由殿下安排。
不到三日时间,朝廷要出售蒸汽轮船使用权的消息全城皆知!
这可不是去年那种拍卖海运资格那种模式,而是能自主使用海船的租借!
现在谁人还不知道,海贸就是捡钱?
能驾驶一两艘大船出去,赚回来的何止十倍利润。
不过,就是第一批海船好像不多。
这狼多肉少,不知道最后这些船会花落谁家。
不过,这是个好兆头。
造船厂马不停蹄的造船,迟早这蒸汽船会普及开来,到时候不仅价格便宜,而且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买到。
当然,这只是没钱的小商贾自我安慰罢了。
对于大商人来说,抢占市场先机,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落后一步,步步都落后。
等大明蒸汽船遍及江河,到那时候,哪里还有吃肉的机会?
所以,城里的商会摩拳擦掌,不会放弃这些海船的使用权,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!
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朝廷这次竟然不玩拍卖这一出。
直接明码标价,该是多少钱,就多少钱,黑字白纸写得清清楚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