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6章 阴谋起(一)-《潘金莲的逆袭人生》

  这时,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。他便是赵岩,虽然年事已高,但在朝堂上仍有着一定的威望。赵岩躬身行礼后,缓缓说道:“陛下,如今梁国势大,我们确实不可与之硬抗。以微臣之见,不如派遣使者前往梁国,探探他们的口风,看看是否能够通过割让一些利益的方式,来缓解我们当前的困境。”

  赵构听后,沉默片刻,心中权衡利弊。他深知赵岩所言不无道理,以宋朝目前的实力,确实难以与梁国正面对抗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最终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,表示同意赵岩的提议。

  “那就由你负责前往梁国商讨这一事项吧。”赵构说道,“好了,朕乏了,退朝。”随着他的话音落下,朝会结束,官员们纷纷散去,而赵构则在心中默默祈祷着这次出使能够取得一些成果,以挽救宋朝的颓势。

  赵岩领命后,不敢有丝毫耽搁,立刻着手准备前往梁国。

  赵构回到自己的书房,看着眼前如山一般的奏折,头疼的将奏折全部推到地上,这些奏折都是近一个月,手下大臣筛选出来让自己批阅的重要奏折,但是自己最近心情不佳无心批阅。反正大宋江山已经烂成这样了,批与不批也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
  正在赵构苦恼之时,太监上前轻声禀报:“启禀陛下,秦大人、黄大人求见。”

  赵构听到这个消息,心中不禁一紧,他揉了揉太阳穴,试图缓解一下头部的疼痛和疲惫,然后无奈地说道:“让他们进来吧。”

  不一会儿,秦桧和黄潜善二人缓缓走进书房,他们向赵构行礼后,秦桧率先开口说道:“陛下,臣听闻您同意了赵岩出使梁国之事。依臣看,梁国野心勃勃,未必能同意赵大人的提议啊。”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。

  黄潜善也紧接着附和道:“陛下,秦桧大人所言极是。如今梁国势力日益强大,他们对我大宋虎视眈眈,若我们不能与之抗衡,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。”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焦虑。

  赵构听着二人的话,眉头紧锁,心中纠结万分。他知道他们说的不无道理,梁国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对手,而且其野心日渐膨胀,已然昭然若揭。然而,他也深知宋朝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正面交锋,一旦开战,宋朝恐怕会一败涂地。

  赵构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无奈,他既害怕与梁国开战,担心宋朝会因此遭受重创;又不甘心就这样不断地衰弱下去,任由梁国欺凌。

  他在心中暗暗叹息:“那咋办呢?打也打不过,谈也谈不了。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?”想到这里,赵构的情绪愈发激动,他气愤地说道:“让我们如何是好啊!”

  秦桧眼珠子一转,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,他上前一步,恭敬地对赵构说道:“陛下,臣倒是有一个绝妙的计策,或许可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。”

  赵构闻言,眼睛一亮,急切地问道:“哦?快快说来,让朕听听。”

  秦桧微微一笑,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陛下,近日来,臣结识了一群来自东洋的浪人。这些人据说掌握着一种神秘的忍术,非常厉害,尤其是在刺杀方面,更是堪称一绝。只要我们能给予他们足够的金钱,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帮助雇主去刺杀任何人。”

  赵构听后,心中一动,连忙追问道:“那么,你打算让他们去刺杀谁呢?”

  秦桧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阴险的笑容,回答道:“自然是梁国的皇帝潘金莲,以及她的那两个孩子。”

  赵构听了,不禁皱起眉头,有些迟疑地说道:“潘金莲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,即便她死了,梁国虽然会受到一些影响,但据朕所知,梁国的武植还在,有他在,梁国应该不至于从此一蹶不振吧?只要梁国不衰落,我们恐怕就难以翻身啊!”

  “陛下,您可能并不了解当前的局势。如今梁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着的发展,完全是潘金莲一手促成的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她,梁国的那群将领们又怎会信服武植呢?

  而且,据我所知,武植一门心思都扑在所谓的研究上,根本不会治理国家。潘金莲一死,梁国必定会陷入混乱之中,难以维持稳定。”秦桧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,狠狠地敲在了赵构的心上,让他的眼睛猛地一亮。

  赵构不禁开始思考起秦桧所说的话来。如果真的能够除掉潘金莲和她的孩子,那么梁国恐怕真的会陷入内乱之中。这样一来,大宋便可以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,重新调整战略,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。想到这里,赵构的心中不禁有些心动。

  一旁的黄潜善似乎察觉到了赵构的心思,连忙附和道:“陛下,此计确实可行啊!我们只需花费一些钱财,雇佣这些东洋浪人,让他们混入赵大人的谈判队伍之中。然后,再寻找合适的时机,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梁国的潘金莲母子三人解决掉。如此一来,既不会引起梁国的警觉,又能达到我们的目的,可谓是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  赵构紧紧地咬着牙关,心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之后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他深吸一口气,面色凝重地说道:“好,就按照你们所说的去做吧。秦桧,你从朕的内库中取出一些钱财,立刻去安排这件事情,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
  秦桧闻言,心中暗喜,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。他连忙躬身领命,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次又能从中捞取多少好处。他匆匆退下,脚步轻快地离开了赵构的书房,迫不及待地去与那些东洋浪人联系。

  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梁国,潘金莲正忙碌地处理着各种政务,全然没有察觉到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暗中酝酿。她专心致志地审阅着奏章,思考着国家大事,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