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后宫谈心-《潘金莲的逆袭人生》

  赵构沉默片刻,思考着各种可能的后果和解决方案。最终,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罢了,就按照谈判的要求去执行吧!”

  就这样,事情终于定了下来。双方开始着手落实相关的事宜,而黄潜善也松了一口气,虽然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和不满,但在当前的形势下,这似乎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
  梁国境内,岳飞和卢俊义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军事行动。他们精心训练军队,整饬军备,秣马厉兵,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,便可挥师东进,直取河东与河北。

  与此同时,在选拔秦凤路与永兴路官员的问题上,各方势力却在暗中较劲,明争暗斗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,妄图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关键职位上,以便在未来的局势中占据有利地位。

  潘金莲回到后宫,心中暗自纳闷,今日武植怎会如此反常,竟未如往常一般埋头研究,反而端坐于椅上,与自己的两个孩子交谈甚欢。

  潘金莲款步上前,好奇地打量着父子三人,娇声问道:“哦?大郎今日怎得如此清闲,莫不是有何事相商,竟连你的研究都搁置一旁了?”

  武植嘴角微扬,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,缓声道:“娘子莫急,我与两个犬子确有诸多疑惑,还望娘子能为我等解惑。”

  潘金莲美目流转,轻笑道:“哦?有何事能难倒我家大郎?你且说来听听。”

  武植稍稍坐正身子,郑重地看着潘金莲,说道:“我等皆知,我梁国如今已然强大,若要剿灭宋金两国,虽略有难度,但亦非绝无可能。然我观娘子行事,并未急于一举消灭两国,而是不紧不慢地从两国手中逐步蚕食土地,此中缘由,我实难参透,还望娘子明示。”

  说罢,武植与两个孩子一同凝视着潘金莲,脸上皆露出疑惑不解之色。

  潘金莲见状,嘴角笑意更浓,柔声解释道:“大郎所言不假,以我梁国现今之兵力,若要强攻宋金两国,虽稍显吃力,但要达成统一之目标,亦非痴人说梦。然我之目的,并非仅仅是统一三国,更重要者,乃是坐稳这江山,使之长治久安,而非如那秦朝一般,二世而亡。

  我们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天下,但如果我们所任用的官员数量不足,所掌握的资源也有限,无法给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,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的统治,反而会继续奋起反抗,竭尽全力推翻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,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。

  因此,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必须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发展壮大自己。只有这样,当机会来临,民心所向之时,我们才能够顺理成章、轻而易举地坐稳这天下。”

  武逸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,似乎对这番话有了一些理解,他说道:“这就是娘经常教导我的道理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,千万不能急于求成,而且一定要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,只有这样,我们梁国才能长治久安,繁荣昌盛。”

  潘金莲微笑着看着他,眼中充满了慈爱和宠溺,她轻轻地抚摸着武逸凡的脑袋,仿佛在鼓励他记住这些话。

  在一旁的武逸尘,身着一袭黑色的皂袍,显得庄重而肃穆。他的发髻高高束起,透露出一股小道士的气息。这个孩子已经跟随罗真人踏上了修道之路。

  然而,潘金莲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深深的眷恋,实在不忍心让他离自己太远。于是,她在城外特意修建了一座道观,以供武逸尘居住和修行。这样一来,武逸尘平日里可以在城外跟随罗真人潜心修炼,而在闲暇之余,也能够方便地入宫与潘金莲相聚。

  尽管武逸尘年纪尚小,只有十几岁,但他也有着少年的好胜心。当他听到众人对潘金莲治国策略的讨论时,忍不住插嘴说道:“我师傅说了,娘的治国策略是非常正确的,只要按照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,一统天下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。当然,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还需步步为营。”

  潘金莲听了武逸尘的话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她轻轻地点了点头,然后温柔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,眼中充满了欣慰和欢喜。看着眼前这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,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。

  宋朝,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答应梁国的条件,但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。许多大臣对这一决定心怀不满,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屈辱,是对宋朝尊严的践踏。于是,这些大臣们开始私下里秘密商议对策,企图找到一种方法来挽回一些损失。

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,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。首先,他们决定将这两路的财富尽可能地搬走,绝不能让梁国得到丝毫好处。尤其是粮草和钱财,这些都是战争的重要物资,绝对不能留给敌人。

  不仅如此,那些名门望族也必须迁移。这些家族往往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资源,以及高端的人才。如果让他们留在原地,很可能会被梁国所用,从而增强梁国的实力。因此,宋朝必须将这些家族连根拔起,迁往其他地方。

  最后,宋朝决定只给梁国留下一些最底层的贱民。这些人连饭都吃不饱,根本无法为梁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。这样一来,梁国即使占领了这两路,也得不到实质性的好处,只能面对一片贫瘠的土地和一群穷困潦倒的百姓。

  然而,他们的计划很快就被梁国的细作知晓。

  梁国潘金莲在得知此事后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了一抹冷笑。她心里暗自思忖道:“宋朝这一手算盘打得可真是精妙啊!不过,这对我而言,却未必是件坏事。”

  潘金莲深知自己所推行的政策,与当前主流世家的利益存在着巨大的冲突。无论是学校的改革、科举制度的创新,还是商业的发展,无一不是在与世家争夺利益,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