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1章 外表强悍的莫卧儿-《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》

  云南,昆明,五华山,乾清宫,西暖阁。

  “卢尚书”

  “你,你,你何出此言、、、”

  “你,你,,血口喷人、、、”

  大殿中央,站在左侧的张佐宸,听到卢若腾的反驳后,差点没被气死,背过气去了。

  没错的,他是六部之首,也是大西南派系的领头人,肯定要阻止朱皇帝,擅自挑起国战死战啊。

  “老夫是大明的尚书”

  “何曾说过,本朝不是仁义之邦?”

  “又何曾说过,大明朝廷怕了莫卧儿?”

  “卢尚书,你也带兵打过仗,也是知兵之人”

  “更应该清楚,两大强国,两国相争,一旦开启了征伐,那又是一场浩劫,死伤无数啊”

  “本朝的强敌,是满清鞑子,不是印度的莫卧儿,那只是蒙古余孽而已”

  巴拉巴拉的,指着卢若腾的张尚书,那是气的浑身发抖啊。

  大家都是大明的尚书,六部重臣,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话呢。

  大明王朝,肯定是天朝上国,仁义之邦了。

  当然了,这种话,出自朱皇帝的嘴巴子,就听的让人变味了。

  但是,再怎么说,朱皇帝也不该留下沙舒贾,开启跟莫卧儿的生死战争。

  眼前的卢若腾,头发须白的老狐狸,太他妈的,让人觉的恶心了。

  这是用大西南人的话语,仁义道德,去攻击大西南派系,倒打一耙啊。

  彼之娘之的玩意。

  刚刚入朝,就开启了斗嘴模式,张尚书是真的有心,想弄死卢若腾的节奏。

  “好了”

  “停嘴,闭嘴”

  “此事,就这么定了”

  “一个个的,都是大明的尚书,成何体统”

  “丁仁,廷议过后,你就去安排吧”

  龙座上的朱皇帝,听到这里,也是有点不耐烦了,大手一挥,定下了这个要事。

  他妈的,一场会议廷议,当真是吵了半天啊,从下午吵到天黑。

  更何况,南亚的莫卧儿,后世的印度阿三,一群小瘪三,朱皇帝是一点都不怵的。

  之所以安排下去,也是为了预防万一,担心前线将领,出现畏战溃逃的局面。

  如今,要不是为了东征北伐,砍尽满清鞑子。

  豪横的朱皇帝,肯定会带上10万精锐,直接杀进去,掀个底朝天,烧杀抢掠搞个够。

  “启奏陛下”

  “老臣,也有一个提议”

  待朱皇帝打发走丁仁后,稳重老辣的邹简臣,也站出来了,表示他也有话说。

  拧巴着脸,眉头深陷,拱了拱手,开口说道:

  “启禀陛下”

  “既然这个吉大港,当督城,几个地方,都要面临着大战”

  “那缅甸上下,阿拉干的驻防兵马,也要跟着调动一下,以防不测”

  “毕竟,有一些事情,也要提前准备的、、”

  说完后,抬头仰望朱皇帝的他,眼睛里带着精光,好似有什么话,要提醒朱皇帝。

  是的,他已经说的很明白了,精明的朱皇帝,肯定也应该听得懂。

  当然了,这些话,有一些大臣武将,是听不出意思的,满脸的雾水懵蒙。

  马上要东征北伐了,阿拉干和缅甸,又可能面临着外敌入侵,爆发几国大乱战。

  上面的朱皇帝,是不是应该,提前调动兵马,布置好防守问题。

  毕竟,阿拉干的水师,旧港府的水师,还有一部分兵力,也是要参与北伐的。

  到时候,就会出现边境兵力空虚的局面。

  “呵呵”

  龙座上的朱皇帝,同样是精明老辣,瞬间就听懂了,邹简臣的担忧。

  满脸的自信,呵呵一笑,摆了摆手,开口安慰道:

  “邹尚书”

  “切勿多虑”

  “不是朕自大,看不起那帮小瘪三”

  “莫卧儿,还有那些小国家,他们的军队啊,拉胯的很啊”

  “自古以来,唯有中原大地,华夏民族,才是这个世界的顶尖战斗力”

  “龚侍郎”

  “你再说说吧,说一说看,莫卧儿的军队问题”

  “让朕的爱卿们,见识一下,所谓的南亚强国,王朝帝国中的废柴瘪三”

  安慰了几句,朱皇帝又转过头,对着兵部左侍郎龚铭。

  点头发问,要他继续说一说,莫卧儿王朝的军队。

  是的,朱皇帝布局阿拉干,缅甸西北部,那只是有备无患。

  说实在的,不是他看不起莫卧儿,还有周边的一众小国家,都是废柴流的代表啊。

  历朝历代,华夏九州,华夏汉族,才是真正的精锐,蓝星战斗力的顶流。

  更何况,现在是乱世,满大街都是武夫杀胚,遇神杀神的存在,能虐杀所有的邻国。

  “嗯、、”

  又一次被朱皇帝点名,精于谋略的龚铭,总算是深深的松了一口气。

  没错的,今天的廷议,诡异的不得了,无论是谁站出来发言,都会被别人搅得乱七八糟。

  刚开始的龚彝,人口问题,中途的金光,移民问题,龚铭自己的莫卧儿问题,都被别人搅碎了。

  “回禀陛下”

  “这个莫卧儿,人口上亿”

  “又有印度河,恒河流域,平原产量区”

  “是典型的,有钱有粮,能养活天量的丁口”

  “再有,现在的莫卧儿,征服了不少的中亚西亚小国,是印度历代王朝里,地盘最大的”

  “据葡萄牙人的记载”

  “这个莫卧儿王朝,整个印度的常备兵力,至少有60万以上”

  “如果,再加上地方上的守备力量,家丁扈从护卫,绝对超过了百万大军”

  没错,研究了几个月的莫卧儿,精明老辣的龚铭,算是给印度国,定性了。

  人口上亿,有钱有粮草,兵多将广,足足有百万大军。

  其实,这也是很好理解的,1.5亿的人口,养兵百万,那都是常规操作,没有一丁点的意外。

  就像现在的满清,以前也有百万大军,人口也就五六千万。

  所以说,整个华夏大地。

  只要进入了乱世,那都是穷兵黩武,豢养大量的老武夫,用于统一华夏。

  “兵械方面”

  “他们常用的军队,有骑兵,象兵,也有大量的火器军队”

  “从地图上,大家就能看出来”

  “莫卧儿的西部,紧邻波斯帝国,再过去,就是奥斯曼帝国”

  “那个奥斯曼王朝,跟北面的沙俄王朝,其实已经是欧洲国家了”

  “所以说,在火器方面,他们的优势不小”

  “上百年前,巴布尔时代,莫卧儿就从奥斯曼那边,引进购买了大量的火铳和火炮”

  “那时候,他们的火器装备,甚至比荷兰人,英吉利人,更早装备,威力也更强大”

  “现在的莫卧儿王朝,在火器性能方面,肯定也远超去年的缅甸和阿拉干”

  “就像那个遂发鸟铳,遂发手铳,性能也是非常不错的”

  “尤其是火炮,缅甸和阿拉干,仅仅靠购买欧洲的装备,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工匠”

  “莫卧儿王朝,就完全不一样”

  “他们在德里,旁遮普,北方邦,孟加拉邦等重要省份,都有不少火炮厂,完全可以自给自足”

  是的,南亚地区,地理优势非常明显。

  无论是古代王朝时期,还是后世21世纪,印度都有地理优势。

  西面就是波斯帝国,再往西就是奥斯曼,已经是欧洲列国之一。

  奥斯曼帝国,也就是后面的欧匈帝国,可不是小虾米。

 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成员帝国,更是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,欧大公集体自杀的导火索。

  所以说,后世的阿三,能被欧美接纳,还是跟地缘关系,占有非常大的因素。

  现在是17世纪,在火器方面,印度莫卧儿,那优势就非常大了。

  背靠西北面的中亚和欧洲,距离太近,他们在技术上,肯定领先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列国。

  尤其是火炮方面,整个亚洲,除了大明王朝,能自给自足的国家,也就剩下莫卧儿了。

  “不单单是如此”

  “印度南方,德干高原的一众小国家,火力也不错”

  “这些地方,背靠大海,辖区内都有大量的欧洲人,雇佣兵,传教士,海商等等”

  “只要有钱,就能购买到足够的火器,性能先进的鸟铳火炮”

  “就像那个马拉塔联盟,比贾普尔,能坚持那么久,不被莫卧儿吞并,火器就是依仗”

  “毕竟,现在的欧洲人,能满世界的征伐,四处杀人抢劫,靠的就是火器优势”

  同样,印度南部地区,火力火器方面,也是非常不错的。

  看地图就知道,印度西海岸,有一大堆欧洲人的据点基地。

  毕竟,印度距离欧洲太近,尤其是陆地,穿过波斯王朝,就进入了印度。

  航运方面,反而是比较慢的,要绕过非洲的好望角,路途几万里。

  没错的,这个年代,红海与地中海之间,苏伊士运河,还没有开通,那是200年以后的事情。

  所以说,整个南亚,尤其是沿海的一堆小国家,火器非常先进,都能买到欧洲的现役装备。

  毕竟,这个年代的大航海,欧洲红毛鬼,只要给钱,啥都会卖的。

  “嘶嘶嘶、、”

  “咕噜、、”

  “百万啊”

  “又是百万啊”

  “鸟铳,火炮啊”

  “自给自足,威力强大”

  “这,这,这该如何是好啊、、、”

  大殿的左右两侧,文武群臣,听到这里的时候。

  一个个老狐狸,老武夫,面面相觑,脸色凝重,喃喃自语,惊爆惊呼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