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3章 布局大江南(下)-《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》

  五华山,乾清宫,西暖阁。

  大殿两侧,十几个朝廷重臣,挨批敲打之后,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,唯有躬身行礼,口中高呼着:

  “陛下圣明”

  “陛下说的是”

  “陛下教训的对”

  “陛下英明睿智”

  不过,说归说,做归做,这帮铁头娃,却是没有一丝的内疚和不安。

  没错的,朱皇帝秉性,他们太了解了,专横霸道,又喜欢翻旧账,不停地敲打大臣。

  刚才,这帮人站出来,玩命劝谏的时候,就猜到会有这个下场,免不了挨批被敲打。

  “咚咚咚”

  唯有一个老家伙,白发苍苍的卢若腾,浑身激动,战战巍巍,双目刺红的走出来,跪地磕头高呼:

  “吾皇万岁”

  “皇恩浩荡”

  “陛下天恩,江浙义军,抗清十几年,死伤惨重,死而无憾”

  “唯有尽忠职守,精忠报国,效死效命,效忠陛下,效忠大明,奋力杀鞑子,光复华夏”

  这个老家伙,也是个戏精,磕头蹦蹦响,磕着磕着,就老泪纵横了。

  是的,今天晚上,江南人算是露头露脸了,在所有朝廷重臣面前,得到了朱皇帝的认可认同。

  不容易啊,抗清十几年,屡败屡战,屡战屡败,死伤无数人,前仆后继,终于可以挺起腰杆子,站在大明朝廷上。

  没错的,他这个老家伙,是个识货的。

  曾经做过崇祯皇帝的兵部主事,自然知道,什么叫帝王之威,一言九鼎。

  很明显,上面的朱皇帝,已经超越了崇祯皇帝的威望,是真正的明君圣君。

  此时此刻,他是佩服张苍水的,窝在舟山荒岛,宁愿穷死饿死,也要等到朱皇帝的圣旨使臣。

  果不其然,入朝以后,他们江浙人,没有失望,得到了朱皇帝的重用,认可认同。

  “呵呵”

  “卢尚书,起来吧”

  “日子还长着呢,东征北伐才是第一要务”

  龙座上的朱皇帝,看着激动的老头子,呵呵一笑,出口安慰了一下,示意他起来。

  都是戏精啊,开会了几个小时,才流出几滴马尿,确实是老杆子,老狐狸一个,表演天赋很高。

  “咳咳”

  等了一会,兵部尚书邹简臣,就憋不住了,轻咳两声,一脸的庄重严肃,对着上面的朱皇帝,开口说道:

  “启奏陛下”

  “刚才,微臣几个,大致看了一下,旧港侯的奏章”

  “发现江南那边,问题比较严峻,跟之前的预计,战略构想,出入比较大”

  没错的,之前的所有战略,都是根据以往的战例,兵部推测的结果。

  但是,现在拿到了,江浙义军,提供的详细资料后,邹简臣很快就发现了问题。

  是的,东征北伐,是朱皇帝的死命令,国家最重要的战略,兵部都是绞尽脑汁了。

  刚才,随便看了几下,他们几个老狐狸,随意对比一下,就得出了结论。

  “首先,就是满清鞑子,兵力问题”

  “浙江行省,杭州府,宁波府,就有重兵2万余人”

  “再加上其他的,温州,台州,金华等等,七八个州府,总兵力至少4万左右”

  “南直隶,出入就更大了”

  “一个南京城,就有6万重兵,全是鞑子的精锐”

  “苏松常镇,四个重镇,每个镇都有近万的清军,镇江甚至更多,至少1.5万”

  “如果,再加上太平,广德,池州,徽州等州府”

  “老臣大概估算了一下,南直隶的清军,至少也有15万”

  “再有一点”

  “南京城的江对面,也有鞑子重兵防守,至少有5万精兵”

  “所以说,兵部之前的战略,存在不少的漏洞,需要重新调整一二”

  “至于,筹备的时间,可能也需要往后推移,以备整编训练更多的兵力,打造更多的战船”

  是的,最大的问题,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,就是满清在江南的兵力。

  之前,他们的推测,都是根据延平王北伐,推算出满清的大概兵力和布防问题。

  当然了,他们知道,满清调集大军南下了,好几个批次,总计9万人。

  但是,这些兵力,也有不少调走了,广东,福建和湖广,都派出了援兵,对抗大明王朝。

  所以说,对比下来,邹简臣就发现了,他们还是低估了,满清在江南的兵力。

  尤其是重镇的防守,大将都调整了,在几个关键重镇,布置了重兵,就是防止明军水师再突袭。

  不出意外,大明的战略,肯定要重新部署的,训练更多的军队,兵力再调整,打造更多的战船运兵船。

  “呼、、”

  紧随其后,不待朱皇帝回话,铁头娃龚彝,也忍不住了,深吸一口气,满脸忧虑,严肃的说道:

  “启奏陛下”

  “户部这边,也是一样的问题”

  “此次的东征北伐”

  “如果在兵力上,有所出入的话”

  “广东肇庆的府库,贵阳的府库,粮饷存储,可能的缺口,也会不小的”

  “昆明这边的仓库,可能还要继续运粮过去,或是从东南亚大量采购,准备更多的粮饷”

  “要知道,朝廷的军队,一旦打过去了”

  “周边都是满清的地盘,没有粮饷补给,想打粮都找不到地方”

  是的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看了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。

  没错的,朝廷的东征北伐,兵部负责战略规划,训练新兵,整编更多的军队和调动。

  户部,也没得歇息,也要根据出兵的方向,提前存储粮草粮饷,还有甲胄兵械。

  广东的肇庆,贵州的贵阳,肯定是东征北伐的主要路线,是后勤大基地了。

  当然了,广东的广州府,方便是方便,就是在海边,危险系数太高了,户部不敢冒险的。

  之前,朱皇帝和兵部的预测,朝廷的水师,从广州出发,北伐南京。

  预估的兵力,大概在10万,最多不超过12万,户部也是根据这个兵力,去做所有的准备。

  现在看来,不行啊,至少得15万左右,再加上丁壮民夫水手的话,甚至是18万,20万。

  不说别的,朝廷准备的战船,运兵船,运粮船,可能就需要5千艘,甚至更多,超过郑氏北伐的规模。

  “呵呵”

  上面的朱皇帝,瘫坐的龙座上,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,呵呵冷笑,没有一丝的意外。

  “困难”

  “呵呵”

  “困难,那肯定是有的”

  “如果没困难,朕何必把卢尚书,召入朝廷?”

  “朕早就预估到了,东征北伐的艰险和复杂,才会回师昆明,才会耗时耗力,去整兵待战”

  “但是,这是国家战略,不能拖”

  “即便是拖后,也不能超过年中,最迟不能拖到7月”

  “再有一点”

  “去年,延平王,就是四月发兵的”

  “这一路大军,毕竟是走海路,得考虑风暴的影响”

  “兵部,户部,你们记住了”

  “就是这个时间节点,没得商量,没得选择,一旦错过了,可能就是明年的事情了”

  没错的,两世为人的朱皇帝,已经想了好几个月。

  最后决定,今年就要动手了,不能拖,这是最佳的出兵时机,错过了就不会再出现。

  不出意外的话,3月份,4月份,福建大战就要打起来,谁也阻挡不了,除非大明从广东出兵,攻击福建。

  其次,是去年,满清伤亡一大堆,精锐兵力,一时半会儿,很难补充上来。

  其三,江浙义军,失去了郑氏的庇护,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,迟早要被剿灭的。

  其四,去年的大明,打了一系列的大战役,胜多败少,士气旺盛,刚好一鼓作气。

  其五,满清鞑子,地盘太大了,地大物博,时间拖得越长,满清的实力,恢复越快,就会越强大。

  最后,整个大江南,现在还有江浙义军,一旦没了,人心就会浮动,民心失望绝望,彻底放弃幻想。

  “战船方面”

  “卢尚书,王侍郎,你们要加紧点,务必着力督办各个水师营港口”

  “广东,旧港府的水师营,每个营至少配备300艘主力战船,其他中小战船200余艘以上”

  “再有一点”

  “运兵船,渡海船,运粮船方面,也不能少于这个数字”

  “朕也会下令少府,督办广东的皇家十三行,筹备打造,或是购买更多的船只”

  是的,打仗嘛,兵力和后勤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  大明的军队,要横跨大海,从广东发兵,穿过福建,进攻南直隶和江浙。

  这就需要大量的战船和运兵船,运粮船,运马船等等,如此才能快速发兵,体现战术的突然性。

  好在一点,朱皇帝的准备时间,已经不短了。

  广东,旧港府的水师,之前就有不错的底子,有不少的战船和运兵船。

  再加上,从去年10月份,就开始大批量的准备,打造更多的战船,就是为了北伐。

  阿拉干的水师,那才是真正的主力,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准备了。

  为此,败家的朱皇帝,不惜拆了阿拉干的王宫,筹备更多的巨木,用于打造战船。

  再有一点。

  当初筹建皇家广州十三家的时候,赚钱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,就是为了筹备船队,用于北伐南京。

  更何况,老辣的朱皇帝,就是用郑氏北伐的标准,去衡量自己的运兵能力。

  无论是兵力,还是战船,运兵船,以一国之力,肯定要超过郑氏的规模。

  5千艘海船,7千艘,或是更多,肯定是少不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