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4章 张苍水的江南格局(下)-《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》

  舟山群岛,悬山小荒岛上,一个小茅草屋里。

  “咳咳”

  旧港侯张苍水,轻咳两声,环顾左右,脸色一正,郑重的点了点头,一脸的严肃。

  “接下来的重头戏”

  “就是南直隶了,这里是全国的赋税,也是丁口重地”

  “下辖十四个府,十七个州,九十六个县,占天下赋税近两成”

  “唐将军,三位老兄长,诸位将军,请看这个图”

  说着说着,就指向中间发黄陈旧的小地图,大声的说道:

  “古往今来”

  “历朝历代多少事,一条长江水,万里碧波流,南船北马,长江天斩,都在这张图上”

  “从杭州湾,崇明岛,一路溯长江水西进”

  “沿途经过松江府、苏州府、常州府和镇江府,最后就是南京城,也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”

  “同样,这一带的州府县城,也是满清鞑子,在长江以南的重点防御要塞”

  “没错,他们防御的侧重点,就是这条长江水道,防备本朝的水师战舰,从外海进攻南京城”

  “至于长江以北,两淮地区,都是背靠中原,他们反而不担心失陷,兵力布置比较少”

  “所以说,十几年来,满清鞑子,耗尽国力,苦心孤诣,就是要守住苏松常镇四个府,再加上一个南京城”

  “他们的江山,才能鼎立控制江南各省,避免南北僵持,隔江对峙”

  没错,长江,在整个中原地理上,既是黄金水道,也是南北天堑,扼守天险,南北分治。

  三国时期,东吴王朝,定都南京(石头城),控制住了长江天险,形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。

  五代时期,南方的吴越政权,也是依托长江天险,建立了割据政权。

  同样,满清定鼎中原,南下大江南,第一个要突破的,就是长江水道天险。

  所以说,才会有扬州之战,长江保卫战,大名鼎鼎的史可法,全城军民被屠戮的惨剧。

  满清鞑子,拿下江南以后,也是一样的战略,死死守住长江南岸,苏松常镇四个州府和南京城。

  他们很清楚,水师不是清军的强项,只要控制了这些要塞州府,长江以南就丢不掉。

  “去年”

  “延平郡王,还有老夫的义军,北伐进攻南京”

  “战略上就是如此,封锁长江水路,不打江北,全心全力攻打南岸”

  “甚至是,放弃了苏松常三府,直插中间的镇江城,最后再兵临南京城下,一战定胜负”

  “哎”

  “可惜了啊”

  “延平郡王,孤傲不听劝,一意孤行,重兵顿于城下”

  “整整一个多月,硬是围而不攻,期盼城里的清军,能看破局势,开城投降”

  “他也不想一想,整个北伐之战,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决战,清军伤亡有限啊”

  “果不其然,苏松常三府,崇明岛的精兵,很快就回援了南京城,导致战局失控,前功尽弃”

  说到这里的时候,老辣稳重的旧港侯,又变的长吁短叹,目光阴郁,满脸的沮丧之情。

  是啊,北伐南京一战,是福建郑氏的滑铁卢之战,也是江浙义军的灭顶之战啊。

  那个延平郡王,刚愎自用,独断专行,根本听不进张苍水的谏言。

  前期的镇江之战,南京的围城战,明军士气高昂,两岸清军闻之色变,天下震动。

  后期的安庆被围,义军的几万扈从兵马,全部崩溃逃亡,一战打没了江浙抗清势力的底蕴。

  “哎”

  “不说了”

  沉思、回忆、呆滞了一会,稳重老成的张苍水,撇下脑海中的恨意,摆了摆手,继续说道:

  “在此之前”

  “咱们还是先说一说,满清鞑子的南下援兵吧”

  “去年的北伐,江南沸腾,天下震动”

  “北京城的满清鞑子,也是惶恐不安,惊恐万分,担心失去江南重地”

  “于是,前前后后,派出了几支援军,南下增援”

  “第一批,有镶黄旗的达素和穆里玛,正黄旗的爱星阿,正白旗的明安达礼”

  “他们四个人,全是上三旗的大将,各部一万人左右,总计四万人”

  “如今,爱星阿死在了广州城,达素去了福建福州,明安达礼去了湖广”

  “就剩下一个穆里玛,他是鳌拜的亲弟弟,手头上全是精锐老武夫,就驻守在镇江府”

  “第二批,就是岳乐的大军”

  “这一次,他们的兵力,是前所未有的雄厚,整整五万大军,一直驻守在南京城”

  “不过,据这边收到的消息,这一批援兵,有不少的新兵,也就是鞑子的狗奴才”

  是的,去年到现在,满清的大江南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。

  厦门的郑氏海逆,领兵十万北伐江宁城,兵临大江南,两岸沸腾,天下震动。

  同样,满清的十万西征大军,也是精锐尽失,伤亡惨重,等同于全军覆灭了。

  所以说,顺治暴崩之前,死了之后,满清中央都吓死了,一直不停的往江南,调集援兵,就怕失去江南赋税重地。

  前后两批,五个大将,带着9万大军,南下增援大江南,也算是倾国之力,使出了吃奶的劲。

  要知道,当年豫亲王多铎,南下平定两淮和大江南,总兵力也就是十万左右啊。

  “接下来”

  “老夫,就说一说,苏松常镇,四镇的兵力部署”

  说到这里,停了一会,张苍水的手指,又指向了下面,点了点头,开口继续说道:

  “第一个是苏州府”

  “起初,这个苏州府,并没有精锐兵马驻守,仅有6千绿营兵而已”

  “因为,苏松提督的驻扎地,是在下面的松江府,并不需要太多的兵马”

  “北伐之战过后,南京的岳乐,罢免了苏松提督马逢知,降为普通的总兵”

  “其主要原因,马逢知在北伐之战的时候,驻足观望,并没有发兵救援南京”

  “同时,北伐之战,立过大功的崇明总兵梁化风,升任为苏松总督,驻扎地在崇明岛”

  “很明显,南京的鞑子,已经不信任马逢知了”

  没错,延平王的北伐之战,虽然功败垂成,也打乱了整个江南格局,甚至影响满清的中央王朝。

  一句话,是骡子是马,战场上,拉出来遛一遛,就立马知道了。

  郑氏北伐,江南的清军,那些是忠心的,那些是有异心的,一战下来,全部露出龟头了。

  苏松提督马逢知,就是这样,这个家伙,一直跟东林党余孽,勾勾搭搭。

  收到郑成功的劝降信后,立马按兵不动了,想看着南京城被攻陷。

  毕竟,那个时候,郑氏有十万大军,而南京城,仅仅一万多人,很多兵马抽调西征了。

  可惜,狂妄自大的延平王,硬是把手头上的天胡牌,打成了一锅烂粥,最后灰溜溜的回老家。

  这不,满清打赢了南京之战,又是兵强马壮,马上解除了马逢知的提督官职。

  同时,把立了大功的梁化风,提了一级,接任马逢知的提督一职。

  当然了,也就是满清的外围形势,不是很好,被西南的明军杀惨了,所以没有从重处置老马。

  历史上,这个马逢知,凄惨无比,直接被解职,发送京城,最后全家伏诛,一个不留。

  “于是”

  “南京的岳乐,就派出了大将祖永烈,带着5千精锐的正黄旗精锐,驻守在苏州”

  “这就是满清的新驻防营,等级跟杭州的一样,里面有大量的军队,工匠和家属,总计三万多人”

  “既能监视下面的松江马逢知,也能呼应上面的常州府,还有长江口的崇明岛”

  “同时,这个苏州府,以前的绿营兵,也被抽走了一半,增援湖广战场”

  “所以说,现在苏州府,有5千精锐,3千绿营兵,总计8千人”

  “但是,一旦面临着生死之战时,他们征兵也很容易,几千上万人,唾手可得”

  是的,一场北伐之战,把满清江南的妖魔鬼怪,全部炸出来了。

  郑氏败北,撤兵过后,满清的宣威大将军,安亲王岳乐,就开始秋后算账,重新布防江南。

  这个老武夫,直接撸了马逢知的提督,换上战功赫赫的梁化风。

  同时,再派出正黄旗的汉军大将祖永烈,带上重兵、工匠和家属,驻守在苏州城,就是为了加强下面的防守。

  没办法啊,苏州和松江府(上海),就在长江口位置,战略位置太重要了。

  一旦这里的守将出了问题,明军外海的水师,随时都能登陆,直接威胁杭州,把江南一分为二。

  “嘿嘿”

  听到这里的时候,左侧的唐平,再也忍不住了,两眼发亮,寒光闪闪,嘴角上翘,嘿嘿冷笑。

  “马逢知”

  “汉人,汉将,满清的狗腿子,狗奴才”

  “陛下说的没错”

  “他娘的,全他妈的一个鸟样,军阀武夫”

  “大难临头各自飞,风吹两边倒,谁强跟谁跑,卖队友的高手”

  “该死,该杀、、、”

  是的,朱皇帝最恨武夫军阀了,他们这帮岷王府的核心,也都听说过的。

  这帮军阀武夫,都有一个共性,是卖队友的高手。

  战局占优的情况下,都是一窝蜂的冲上去,抢人头战功。

  战局失利的情况下,或是处在弱势的时候,这帮兵痞,立刻驻足不前,甚至是卖队友,换战功。

  所以说,朱皇帝说的没错,这帮人该死该杀,更应该整编军阀武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