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0章 昔日恩仇(下)-《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》

  昆明城,五华山,乾清宫,养心殿,东直房。

  此时此刻,坐在主位上,左右两侧的两个军方大佬,相互龇牙瞪眼了。

  没办法,大家都是老武夫,假装斯文人,不能拍桌子,更不能怒吼。

  尤其是李晋王,身处高位,高出李来亨两个等级,脾气算不错的。

  但是,想起往日的恩怨,昔日的仇杀,也是一肚子窝火啊。

  是啊,起势以后的李闯王,太霸道,太专横,嗜血残暴。

 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,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抱负,残杀盟友,兼并义军,巩固集权。

  他妈的,当年,他的义父八大王,为啥跑到四川去了。

  看看两支义军的行军路线图吧,就一目了然。

  崇祯八年的时候,八大王的义军,就从开封府南下两淮。

  凤阳,庐州,安庆,黄州,武昌,岳州,长沙,常德,荆州,夔州,襄阳,南阳。

  然后,又掉头回去了,夔州,重庆,泸州,叙州,嘉定,成都。

  闯王李自成,则是完全不一样。

  起义初期,三十六路盟友,基本上都在陕北关中,李自成还是高迎祥的部将之一。

  崇祯九年,高迎祥兵败身亡,枭雄李自成被公推为盟主,从此走上历史舞台。

  这一年,意气风发的李闯王,遭遇当头一棒。

  大明王朝,调集了几个总督,卢象升,杨昌嗣,洪承畴,孙传庭,轮番围殴流贼。

  这一年,兵败的八大王,扛不住了,直接降明了。

  但是,伤亡惨重的李闯王,这个丧家之犬,坚韧不拔,并没有放弃。

  而是,直接带着刘宗敏等,17个心腹大将,躲进了商洛山,蛰伏好几年,养精蓄锐。

  两年过去了,关外的女真人,绕道蒙古,破墙入关,大杀四方,明军屡战屡败,疲于奔命。

  这时候,投降明军的八大王,第一个忍不住了,再次起事造反。

  那就不用说了,崇祯皇帝直接发飙了,下令总督熊文灿,誓要剿灭八大王余孽。

  这时候,趁着明军主力,在西南追击八大王的空隙,蛰伏三年的李闯王,也出山了。

  打着均田免赋的口号,一呼百应,从者络绎不绝,很快聚集了十几万大军。

  从此以后,一发不可收拾,破洛阳,朱仙镇大捷,杀孙传庭,全据陕北关中和中原。

  从这些起义路线上,就可以看出来。

  李闯王的范围,都是在关中和中原,八大王的重心,则是在南方和西南。

  很明显,八大王想远离中原,更不想招惹李闯王。

  尤其是,李自成做了义军盟主,有了号令义军的权势以后。

  也就是从那时以后,八大王再也没有回中原,最远的地方,也就是襄阳和南阳。

  所以说,李晋王气愤啊,一肚子的窝火啊。

  这他妈的,他的义父,一直躲着李闯王,就是不想招惹。

  可是呢,拿下关中的李闯王,雄踞中原,还是不肯放过八大王。

  直接下令,驻守汉中的马科,南下川北,进攻刚刚拿下四川的八大王。

  这他妈的,这是什么鬼盟主啊,这是要赶尽杀绝,一个不留的架势啊。

  “呵呵”

  对视了一会,临国公李来亨,率先发声,又是呵呵冷笑。

  昂着头,冷脸冷目,目光冷淡,冷言冷语:

  “崇祯十六年”

  “为何传檄文,千金购头颅?”

  “呵呵”

  “李晋王,你老也太健忘了吧”

  “当年,祖父雄踞关中,席卷中原,兵峰都杀到了湖广汉阳,准备攻占武昌”

  “祖父的大军,一直顶在前面,打败了黄闯子,刘良佐,左良玉”

  “可是,你们的军队,又干了什么呢?”

  “正月里,你们元宵节都不过了,连夜偷袭霸占了武昌”

  “呵呵”

  “那可是楚藩啊,金银珠宝几百车,存银上千万,拉都拉不完”

  “你们这是什么?是虎口抢食,是不讲道义”

  “这种偷鸡摸狗的腌臜事,也是盟友该做的?能做的?”

  “哼”

  越说越气愤,说完武昌事件后的小老虎,忍不住的,又冷哼一声,一脸的不屑。

  当年的李闯王,已经雄踞中原和关中,百万大军啊。

  那一年的正月,闯王的大军,攻下了承天府,兵峰已经杀到了长江边上。

  也就是在这个月,李闯王改襄阳为襄京,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,有了问鼎天下的雄心。

 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,在湖广,江北的明军精锐,全部跑去围堵李闯王了。

  这时候,阴险狡诈的八大王,竟然就在闯王大军的眼皮子底下,偷袭了武昌府。

  要知道,这个武昌,可是楚藩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啊。

  这个楚藩,经过两百多年的盘剥,积蓄了无数的钱粮,是各路义军的金山银山啊。

  这下好了,野心勃勃的李闯王,就这么眼睁睁的,看着肥肉被八大王抢走了。

  天大地大,大明的藩王,何其多也,财富更是数不胜数。

  彼之娘之的狗玩意,这是骑脸输出啊,雄踞中原的李闯王,颜面何存啊。

  于是乎,就出现了一幕,传檄文四方,千金求购八大王的头颅,以泄心头之恨。

  “信阳之战”

  “崇祯十四年”

  “呵呵”

  “祖父为何要动手,准备除掉你们?”

  “也就是那个二五仔,活曹操,吃里扒外的狗东西,死不足惜”

  “晋王殿下啊”

  “你倒是真的健忘啊”

  “还是觉的末将,那时候,年少无知啊”

  “呵呵”

  说起信阳之战的事情,冷着脸的李来亨,更是一肚子火气。

  呵呵冷笑,冷眼看着对面的李晋王,质疑他太健忘啊。

  当然了,也可能是,故意装傻装楞,装着不知道。

  又或是,欺负李来亨年少,不知道当年的事情,前因后果。

  “崇祯八年”

  “那一年,末将9岁”

  “但,也是跟着义父打仗,是义军的一个马前卒”

  “走南闯北,一路杀过来,也懂事了,记忆犹新啊”

  “那时候,俺的祖父,也仅仅是一个将军,高盟主的的部将”

  “那一年”

  “高闯王,合兵义军三十六营,攻陷凤阳中都,焚毁皇陵,天下震动”

  “攻下皇宫以后”

  “各路义军首领,都是在抢夺金银,粮草辎重”

  “可是,你们太过分了”

  “不就是些金银,珠宝,宫廷乐器嘛?何至于动手明强,刀兵相见”

  “还不是你们的八大王,自持功大,资格老练,是义军的一路大首领”

  “竟然自持身份,欺压打压祖父的身份,蛮横无理,抢走祖父的战利品”

  “咯吱、咯吱、、”

  说着说着,小老虎脸色都铁青了,咬牙切齿,死死瞪着对面的李晋王。

  是的,冤有头债有主,有怨报怨,有仇报仇,老武夫都是这个德性。

  当年,流贼义军,在高盟主的带领下,攻陷了大明的中都凤阳,也就是朱和尚的家乡。

  泼天富贵啊,一帮没见识的农夫汉,武夫杀胚,哪里见过如此奢华的地方。

  不用说了,杀进去以后,杀人放火金腰带,见啥抢啥,金银珠宝美女,恨不得搬走整个凤阳城。

  可以说,整个义军,都杀疯了,乐疯了。

  很自然的,就会出现分赃不均,或是直接动刀火拼事件。

  其中,就有一个,八大王张献忠,闯将李自成,为了抢夺宫廷乐器,大打出手。

  很明显,那时候的八大王,已经是盟军的一路首领,实力更强,地位更高。

  闯将李自成,则是高盟主的外甥和部将,实力一般般,名声不显。

  不出意外,李闯将肯定得吃亏了,打不过,也抢不过八大王,吃了暗亏,无处伸冤。

  “崇祯九年”

  “高盟主,在汉中,被孙总督伏击,兵败身亡”

  “这时候,还是祖父站出来,扛起了义军盟主的大旗,继续转战陕北”

  “末将也知道,你们的八大王,心中也是很不服气”

  “自认为,资历深,实力强,应该接过高盟主的盟主位置”

  “但,这是所有义军首领的选择,是他们公推祖父,继任高盟主的遗志”

  “打那以后,你们的八大王,就是怀恨在心啊”

  流民流贼起义军,跟走南闯北的黑道差不多,讲究的是义气为先,才能叫义军吗。

  既然是义军,是农民泥腿子,没有正规的官制和兵制,那就只能靠江湖道义了。

  江湖道义,讲究的就是论资排辈,资历深厚,名号够响亮。

  当年,义军盟主高迎祥,在汉中被孙传庭伏击,押送京城,变成了片皮烤鸭。

  自此,三十六路义军,失去了盟主,没得扛大旗的领头人。

  这可不行啊,蛇无头不行,鸟无翅不飞,人无头不群。

  没有领头人,扛把子的流贼,就是一盘散沙,必死无疑。

  很自然了,义军就要重新选择,公推盟主。

  这时候,闯将李自成,是高迎祥的外甥,也是第一心腹大将,是最有说服力的候选人。

  八大王张献忠,实力也非常不错,强势的一逼,也在窥视这个盟主位置。

  但是,很明显,前任高迎祥做的很好,义薄云天,很是深得义军人心。

  同样,外甥李自成也很不错,很能打,实力强劲,否则也不会号称闯将。

  很自然的,一番公推下来,闯将李自成,顺理成章的,做了第二任闯王,义军盟主。

  从那以后,新仇旧怨加在一起,八大王张献忠,就愈发的痛恨李自成,想找机会弄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