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9章 他走路,地在应-《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》

  那只布鞋踩下的瞬间,并非落在泥土之上。

  麦城上空,一道与那布鞋一般无二的足迹虚影,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姿态向上升腾。

  它无声无息,却带着无可匹敌的势,踏碎流云,撕裂罡风,笔直地印向了夜幕中那颗最为遥远的北斗第七星——摇光。

  星辰似有所感,亘古不变的轨迹竟在这一刻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偏转。

  亿万里的星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、拉伸、编织,竟在深邃的虚空中,勾勒出一条由璀璨星点串联而成的“路”,从摇光星起,一路延伸向九洲之外的未知天宇。

  天上的路在铺开,地上的路却在回归。

  古树残干之下,关兴的身形看似缓步前行,可每一步落下,他脚下的土地便会荡开一圈圈青金色的涟漪。

  那涟漪并非水波,而是实质化的锋锐之气。

  涟漪所过之处,干裂的泥土上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纹,每一道裂纹都深可见骨,边缘平滑如刀削斧凿。

  沉睡了不知多少个百年的地脉刀网,被这一步步唤醒了。

  埋藏于地底深处的锈蚀铁钉开始微微浮出土表,断裂的矛尖、残破的刃口在泥土中轻轻翻滚,仿佛在跳着一场古老的战舞。

  方圆百里,所有深埋地下的废弃铁器,都在此刻发出了低沉的共鸣,嗡嗡作响,仿佛整片大地都在震颤着,为他重铺一条刀锋之路。

  他没有抬头去看那条通往天外的星光大道,只是低声自语,那声音轻得仿佛只是说给自己听:“我不是去天上,是把路走回来。”

  这股意志,如风一般,瞬间传遍了九洲。

  江南,烟雨朦胧的关氏祠堂前。

  那柄供奉了数代人、刀身上没有任何铭文的古刀,突然毫无征兆地自行离地三寸,悬浮空中。

  刀脊上那一道道酷似树木年轮的纹路,开始与麦城古树的频率同频震颤,发出“嗡”的一声长鸣。

  跪伏在刀前的老铁匠,浑身剧烈地颤抖着,浑浊的老泪滚滚而下,打湿了身前的青石板。

  他伸出手,却在离刀身一寸的地方停下,再也不敢寸进。

 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此刻悬浮于眼前的,早已不是一件凡铁俗器,而是关家血脉与这片土地意志的“证”。

  极北之地,风雪连天的村落里。

  一位正在灶台前哄着怀中幼子的村妇,猛地一惊,只觉得手中用来拨弄炭火的铁钳,竟自行变得滚烫,几乎要烙穿她的掌心。

  她并未惊慌失舍,反而像是感应到了什么,抬头望向遥远的南方,目光穿透了漫天风雪,喃喃低语:“他回来了……这一次,不是来让我们跪拜封神,是来教我们所有人,该怎么不跪着活。”

  话音落下的刹那,她家屋外厚厚的积雪之中,数十枚不知被遗忘了多少年的锈铁钉,竟缓缓地、一根接着一根地从雪地里升起,在风雪中排列成一道无形的门扉,遥遥正对着麦城的方向。

  麦城之外,杀气冲天。

  由朝廷精锐修士组成的大军已将此地围得水泄不通。

  为首的主将面沉如水,高举一柄符光流转的法剑,剑身上篆刻着三个古字——破妄符。

  此剑专斩天下虚妄妖氛,在他眼中,麦城此刻冲天而起的异象,便是祸乱之源。

  “斩!”

  一声令下,破妄符剑化作一道撕裂天地的白光,裹挟着朝廷敕令的威严与斩断因果的法则之力,当头劈下。

  面对这足以平山断流的一剑,关兴甚至没有抬头。

  他只是抬起左手,五指张开,轻轻地按在了脚下泛着青金涟漪的地面上。

  不格,不挡,不闪,不避。

  就在剑光即将触及他头顶的那一刹那,九洲大地之上,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。

  东海之滨,正在织网的渔娘,掌心一道模糊的金纹陡然灼热,她下意识地抓起身旁的断桨,对着虚空横扫一记。

  深山之中,正在劈柴的樵夫,掌心金纹一烫,手中的柴刀本能地向上格挡。

  田垄之间,正在锄地的农妇,掌心滚烫,挥起锄头便是一个格开草石的动作。

  甚至在学堂里,一个刚刚开蒙的孩童,握着铁制镇纸的稚嫩手心传来一阵暖意,他懵懂地将镇纸举过头顶。

  樵夫、农妇、渔娘、铁匠、货郎、孩童……方圆百里,千里,万里之内,所有血脉中曾觉醒过一丝微弱刀意的凡人,在这一刻,掌心的金纹被同时点燃。

  他们手中的任何一件铁器——柴刀、锄头、铁犁、剪刀、铁锅、菜刀——都在这一瞬间,被他们的主人用一个最本能、最质朴的动作,向上,或向前,做出一个“挡”的姿态。

  千万股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刀意,自九洲四海的每一个角落升起。

  它们顺着被关兴唤醒的地脉刀网,如百川汇流,瞬息而至,在麦城上空,那道破妄符剑之前,骤然凝成了一道肉眼看不见,却坚不可摧的“挡势”。

  那道“挡势”如墙,如盾,更如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。

  破妄符剑的滔天剑光斩在上面,没有发出任何惊天动地的巨响,反而像是滚烫的铁水泼进了无尽的沙海,所有的力量都被这道由万民执念汇聚而成的“挡势”尽数承接,而后被轻柔而又坚定地引导、卸入地底。

  剑光入土,非但没有造成任何破坏,反而像是最高等级的灵气甘霖,尽数被那张地脉刀网所吸收。

  麦城中央,那棵古树残干上仅存的几片青鳞树叶,叶脉瞬间变得金光璀璨,在夜风中沙沙作响,那声音不再是树叶的摩擦声,倒像是万军用喉咙压抑着的低喝:“不退!”

  云端之上,天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长老,正手持一面水镜,静静地注视着人间发生的一切。

  当他看到那千万股凡人意念汇聚成势,将天庭赐下的破妄符剑之力化解于无形时,他那双看过万古沧桑的眼睛里,终于流露出一丝彻悟。

  他缓缓收起水镜,转身从怀中取出一卷以万年暖玉制成的玉册,玉册上用神文烙印着“封神玉册”四个大字。

  这是天界维系武道传承、敕封人间武圣的根本法器。

  然而,他却做出了一个让身后众神仙大惊失色的动作。

  他将这卷无价的玉册,直接抛入了身前由星光凝聚而成的火焰之中。

  玉册遇火即焚,没有一丝烟尘,而是化作了漫天灰烬。

  灰烬并未消散,反而带着点点星火,随风飘落,洒向人间。

  那些灰烬,精准地落在了江南铁匠的炉火之中,落在了北境村妇的灶台之上,落在了东海渔娘那半截断桨之上。

  凡是沾染了这星火灰烬的铁器,表面都悄然浮现出了一圈极淡、却真实存在的青金色年轮,仿佛血脉觉醒的印记。

  老长老的声音,响彻整个天界,也回荡在每一位执刀者的心底:“自此之后,天界再无‘敕封武圣’,唯有‘执刀者自立’。”

  话音落,天界武神殿中,那一尊尊接受了亿万年香火的历代武圣神像,竟无声无息地,从眼眶中渗出了铁锈色的泪痕。

  那泪痕蜿蜒而下,似在忏悔,又似在谢罪。

  当夜,九洲大地之上,无数人同时抬头望天。

  那颗原本就明亮异常的北斗第七星,骤然光华大放,其光芒甚至盖过了皓月。

  扭转的星轨在这一刻彻底重组,竟在深蓝色的天鹅绒苍穹之上,清晰地绘出了一双布鞋的轮廓。

  那双布鞋,不偏不倚,正稳稳地踏在横贯天际的星河之脊上。

  而在麦城那棵古树的残干之上,关兴的身影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虚淡。

  他并非飞升,也非消散,而是他的身躯、他的意志,正在与这片天地间所有执刀者的意念彻底交融。

  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“行走者”,他本身,就成了那条由万民意志铺就的“路”。

  他不再“行走”,而是“被走”。

  就在他身影即将彻底融入天地的最后一刻,一声稚嫩的童音,仿佛从九洲四海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响起。

  或许是在谁的梦中呢喃,又或许是谁家孩童醒时的低语,那声音清晰地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:

  “这次,换我来走。”

  风,吹过了万民的屋檐。

  每一片瓦下,都像是有什么东西变了。

  似乎有一双看不见的布鞋,已经随着那阵风,在那片瓦下,轻轻落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