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万民意念凝成的洪流撞上天穹的刹那,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,只有一种令人心胆俱裂的“剥离”声。
南天门上,那代表着天界万古威严的赤足金漆,如同被烈日炙烤的干涸泥土,大片大片地龟裂、翘曲,而后化作金色的粉尘簌簌飘落。
金粉之下,露出的竟是斑驳的青石本色,其上遍布着岁月也无法磨灭的斧凿痕迹,仿佛一座未经雕琢的凡间山门。
恐慌如瘟疫般在云阙间蔓延。
天界从未想过,那被他们视作尘埃、浊气的凡间意念,竟能动摇神圣的根基。
伴随着一声沉闷悠长的嗡鸣,九重云阙感受到了来自下界的“污染”,开始自行闭合。
第一重天门缓缓关闭,沉重的天石彼此摩擦,试图隔绝那股逆冲而上的凡人意志。
然而,天门每闭合一分,人间便多一分光明。
西域的死亡之海,一支驼队正被数十名马匪逼入绝境。
领头的老商贾须发皆白,他弃了弯刀,仅握着一根用了几十年的包浆铜秤杆。
就在第一重天门闭合的瞬间,他眼中浑浊尽去,手腕一沉,秤杆的铜坨精准无比地点在流沙之上。
没有巨力,只是一点。
这一点,却仿佛钥匙插入锁孔,引动了大地深处沉寂千年的铁器共鸣。
沙匪的马蹄下,黄沙陡然炸开,一柄柄锈迹斑斑、形态各异的古剑、断矛、残戟破沙而出,在驼队周围瞬间立起一道摇摇欲坠却杀气森然的金属之墙。
沙匪的战马惊恐嘶鸣,人立而起,再不敢上前一步。
岭南的潮湿山村,几个流窜的悍匪闯入一户人家,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躲在姐姐身后的瘦弱男孩。
年仅十六的少女手无寸铁,情急之下抓起门边的晾衣竹竿护在身前。
也就在那一刻,天界第二重门扉开始合拢,她只觉一股暖流从掌心涌入竹竿,平日里轻飘飘的竹子竟有了千钧之重。
她没有学过任何招式,只是凭着一股“休想伤我弟弟”的护念,本能地向前一挥。
没有刀光,却有刀风。
一道无形的锐气贴地扫过,院中几片飘落的竹叶瞬间被切割成整齐的丝线,而远处正拉弓搭箭的悍匪,只觉手上一轻,坚韧的牛角弓弦已然无声断裂。
观天台上,须发皆白的老长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。
他身后的仙官们面色惨白,颤声道:“长老,凡人……凡人窃取了天界武运!他们竟在自学神技!”
老长老却缓缓摇头,目光穿透云层,仿佛看到了那老商贾秤杆下的大地脉动,看到了那少女竹竿前的决绝。
他低声自语,像是在回答仙官,又像是在说服自己:“不,他们不是在学武,他们是在还愿。还一个……护佑苍生的愿。”
天界的封锁并未因凡间的异变而停止。
第三重、第四重天门相继关闭,然而这决绝的隔断,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悬于天道中枢,用以斩断凡人与神明缘法、禁绝凡人私自通神的“断缘令”,那块由无上规则凝聚的玉璧,在万民越来越强的护佑执念冲击下,终于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哀鸣。
裂纹自玉璧中心蔓延,最终“嘭”地一声,碎裂成亿万点璀璨的星尘,朝着人间纷纷扬扬坠落而去。
凡人不知那光雨是何物,只觉得夜空在那一晚格外明亮。
铁匠铺里的学徒发现,自己手中的锤子似乎变得更有灵性,每一次落下都能恰到好处地击打在铁胚最需要的地方。
田埂上,放牛的孩童用树枝在泥地上随意涂抹,划出的线条竟隐隐构成了一套完整刀式的起手。
他们不知道,那坠落的星尘,正是被斩断的“缘”,如今,它正以最纯粹的方式,回归到每个人的手中、心中。
老长老猛地抬头,口中溢出一丝金色的神血。
他终于明白了,这是天机反噬!
天道以“封神”来规束和掌控人间,将最强大的力量收归于天庭,让凡人去敬拜一个被钦点的名号。
可如今,凡人不再向外祈求,他们用保护家人、守护乡土的纯粹“护念”,亲手将自己身边的人、自己脚下的土,乃至自己手中的器物,一个个“封神”。
当万民心中皆有神,那天庭册封的神位,便被这亿万护念挤满、撑破,天道赖以运转的规则,已然动摇。
“快!去查紫府秘阁,找高祖武皇帝的封神诏书!”老长老声音嘶哑,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。
不多时,一份被层层金印封存的古老卷轴被捧了上来。
仙官们小心翼翼地展开,只见诏书正面是洋洋洒洒的赞美之词,册封关羽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。
可当老长老颤抖的手指翻过诏书背面时,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在那片空白的绫布尽头,竟有一行用朱砂写就的蝇头小字,笔迹与正文截然不同,却透着一股洞察万古的威严:
“若有一日,万民皆武圣,则此封无效。”
天界陷入了死寂。原来,千年前那位封神者,早已料到了今日之局。
沉默没有持续太久。
天界必须维持秩序。
有神官提议,既然旧神位已被凡人意念冲垮,那便重立“武圣榜”,册封新神,以无上神力拨乱反正,重塑人间敬畏。
提议很快通过,一本空白的玉册被请至南天门前,一支饱含天道神力的紫金神笔悬于其上,准备写下新神的名讳。
然而,就在笔锋即将触及玉册的瞬间,异变再生。
那支足以书写神明命运的紫金神笔,竟从中断裂!
笔尖坠落,化作一缕青烟。
而玉册之上,未曾落下的墨迹竟自行汇聚,化作一行鲜血淋漓的大字,那字迹中透出的,是跨越千年的熟悉意志:
“不拜香火,不坐神坛,只护眼前人。”
字迹浮现的同时,南天门前那被意念洪流冲垮的阶梯,那些碎裂的星砖,仿佛失去了最后的束缚,开始一块块脱离云基,向着凡间坠落。
它们不再是神圣的台阶,而成了普通的石头。
一块坠入山林,被樵夫捡去,垫在了自家的灶台下,从此烧出的火焰都带着一丝暖而不燥的青金色。
一块落入村头,被农夫们合力砌进了井栏,那井中打出的水,清冽甘甜,能解百乏。
还有一块落在学堂外,被一群孩童当成了垫脚的书台,坐在上面读书,似乎连思绪都变得格外清晰。
每一块天界之砖落入凡尘,大地便会随之轻微一震。
紧接着,一道道细密的青金色纹路便会从砖石的中心蔓延开来,如同植物的根须,深深扎入泥土,与地脉连接在一起。
天界的基石,正在成为人间的滋养。
一缕清风,挟着关兴的意识,飘过九州大地。
他看见了那用秤杆立起剑墙的老商贾,看见了那用竹竿挥出刀风的少女,也看见了无数凡人手中那正在觉醒的“器”。
他的意识最终停留在了一座破败的土地庙前。
一个双目失明的孩童,正蹲在地上,用一片捡来的碎瓦,在泥土上反复刻画。
那稚嫩的动作,竟是一套完整的“无回式”七动刀法,虽然生涩,却形神兼备。
关兴的意识没有化作声音去点化,也没有凝成虚影去指引。
他只是让那阵风变得更轻柔一些,卷起庙前老树上的一片落叶,不偏不倚,正好落在盲童紧握瓦片的手背上。
叶落无声,却仿佛一声惊雷在盲童心中炸响。
刹那间,他心中一片空明。
那套反复描摹却始终不得其要领的刀式,仿佛被注入了灵魂。
他手中的瓦片再次划过地面,这一次,发出的不再是“沙沙”的摩擦声,而是一阵清越悠扬、宛如百炼钢刀出鞘的鸣响。
高居于观天台的老长老,身躯猛地一震。
他“看”到了那一幕,感受到了那一片落叶所承载的道韵,也听到了那一声由瓦片发出的刀鸣。
那是传承,却又不是教导。
那是点化,却又不落痕迹。
他缓缓闭上眼,挥了挥手,那本血字斑斑的玉册化作了飞灰。
“我们封的是名,他们活的是道。”老长老的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与释然,“封不得了,也……不必封了。”
天界的骚动,在这一刻诡异地平息下来。
当夜,万籁俱寂。
天界众神刚刚从白日的震动中稍稍平复心神,却又被一道亘古未有的异象惊得齐齐抬头。
南天门最高处,第九阶之上,那唯一一块还保持完整的青金天砖,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,竟自行松动,缓缓向上浮起,最终悬停在了云端。
它静静地悬着,仿佛在俯瞰整个天界与人间。
老长老瞳孔骤缩,他看到,在那块天砖从未示人的底部,正有一行并非刀刻、也非笔写,而是由光芒自行凝聚的古朴文字,缓缓浮现:
“回家路,不用天修。”
八个字,如暮鼓晨钟,敲在每一位神明的心头。
话音未落,那块承载着天界最后尊严的青金天砖,骤然调转方向,化作一道撕裂夜幕的青色流光,裹挟着无与伦比的气势,垂直向下坠去。
它的目标无比明确,穿过九重云霄,划破人间的大气,直指麦城青鳞林——正中那棵树身上嵌有青金年轮的古树。
流光一闪而逝,快到极致。
而就在它即将触及树冠的前一刹那,人间九州,从繁华市井到穷山恶水,无数刚刚觉醒了“护念”的凡人,无论是手握锄头的农夫,还是执掌铁锤的工匠,亦或是握着书卷的学子,都在同一时间猛地抬起头,望向自家的屋檐之下,侧耳倾听。
仿佛,那里刚刚响起了一声极轻、极轻的,布鞋落地的声音。
南天门上,那代表着天界万古威严的赤足金漆,如同被烈日炙烤的干涸泥土,大片大片地龟裂、翘曲,而后化作金色的粉尘簌簌飘落。
金粉之下,露出的竟是斑驳的青石本色,其上遍布着岁月也无法磨灭的斧凿痕迹,仿佛一座未经雕琢的凡间山门。
恐慌如瘟疫般在云阙间蔓延。
天界从未想过,那被他们视作尘埃、浊气的凡间意念,竟能动摇神圣的根基。
伴随着一声沉闷悠长的嗡鸣,九重云阙感受到了来自下界的“污染”,开始自行闭合。
第一重天门缓缓关闭,沉重的天石彼此摩擦,试图隔绝那股逆冲而上的凡人意志。
然而,天门每闭合一分,人间便多一分光明。
西域的死亡之海,一支驼队正被数十名马匪逼入绝境。
领头的老商贾须发皆白,他弃了弯刀,仅握着一根用了几十年的包浆铜秤杆。
就在第一重天门闭合的瞬间,他眼中浑浊尽去,手腕一沉,秤杆的铜坨精准无比地点在流沙之上。
没有巨力,只是一点。
这一点,却仿佛钥匙插入锁孔,引动了大地深处沉寂千年的铁器共鸣。
沙匪的马蹄下,黄沙陡然炸开,一柄柄锈迹斑斑、形态各异的古剑、断矛、残戟破沙而出,在驼队周围瞬间立起一道摇摇欲坠却杀气森然的金属之墙。
沙匪的战马惊恐嘶鸣,人立而起,再不敢上前一步。
岭南的潮湿山村,几个流窜的悍匪闯入一户人家,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躲在姐姐身后的瘦弱男孩。
年仅十六的少女手无寸铁,情急之下抓起门边的晾衣竹竿护在身前。
也就在那一刻,天界第二重门扉开始合拢,她只觉一股暖流从掌心涌入竹竿,平日里轻飘飘的竹子竟有了千钧之重。
她没有学过任何招式,只是凭着一股“休想伤我弟弟”的护念,本能地向前一挥。
没有刀光,却有刀风。
一道无形的锐气贴地扫过,院中几片飘落的竹叶瞬间被切割成整齐的丝线,而远处正拉弓搭箭的悍匪,只觉手上一轻,坚韧的牛角弓弦已然无声断裂。
观天台上,须发皆白的老长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。
他身后的仙官们面色惨白,颤声道:“长老,凡人……凡人窃取了天界武运!他们竟在自学神技!”
老长老却缓缓摇头,目光穿透云层,仿佛看到了那老商贾秤杆下的大地脉动,看到了那少女竹竿前的决绝。
他低声自语,像是在回答仙官,又像是在说服自己:“不,他们不是在学武,他们是在还愿。还一个……护佑苍生的愿。”
天界的封锁并未因凡间的异变而停止。
第三重、第四重天门相继关闭,然而这决绝的隔断,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悬于天道中枢,用以斩断凡人与神明缘法、禁绝凡人私自通神的“断缘令”,那块由无上规则凝聚的玉璧,在万民越来越强的护佑执念冲击下,终于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哀鸣。
裂纹自玉璧中心蔓延,最终“嘭”地一声,碎裂成亿万点璀璨的星尘,朝着人间纷纷扬扬坠落而去。
凡人不知那光雨是何物,只觉得夜空在那一晚格外明亮。
铁匠铺里的学徒发现,自己手中的锤子似乎变得更有灵性,每一次落下都能恰到好处地击打在铁胚最需要的地方。
田埂上,放牛的孩童用树枝在泥地上随意涂抹,划出的线条竟隐隐构成了一套完整刀式的起手。
他们不知道,那坠落的星尘,正是被斩断的“缘”,如今,它正以最纯粹的方式,回归到每个人的手中、心中。
老长老猛地抬头,口中溢出一丝金色的神血。
他终于明白了,这是天机反噬!
天道以“封神”来规束和掌控人间,将最强大的力量收归于天庭,让凡人去敬拜一个被钦点的名号。
可如今,凡人不再向外祈求,他们用保护家人、守护乡土的纯粹“护念”,亲手将自己身边的人、自己脚下的土,乃至自己手中的器物,一个个“封神”。
当万民心中皆有神,那天庭册封的神位,便被这亿万护念挤满、撑破,天道赖以运转的规则,已然动摇。
“快!去查紫府秘阁,找高祖武皇帝的封神诏书!”老长老声音嘶哑,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。
不多时,一份被层层金印封存的古老卷轴被捧了上来。
仙官们小心翼翼地展开,只见诏书正面是洋洋洒洒的赞美之词,册封关羽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。
可当老长老颤抖的手指翻过诏书背面时,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在那片空白的绫布尽头,竟有一行用朱砂写就的蝇头小字,笔迹与正文截然不同,却透着一股洞察万古的威严:
“若有一日,万民皆武圣,则此封无效。”
天界陷入了死寂。原来,千年前那位封神者,早已料到了今日之局。
沉默没有持续太久。
天界必须维持秩序。
有神官提议,既然旧神位已被凡人意念冲垮,那便重立“武圣榜”,册封新神,以无上神力拨乱反正,重塑人间敬畏。
提议很快通过,一本空白的玉册被请至南天门前,一支饱含天道神力的紫金神笔悬于其上,准备写下新神的名讳。
然而,就在笔锋即将触及玉册的瞬间,异变再生。
那支足以书写神明命运的紫金神笔,竟从中断裂!
笔尖坠落,化作一缕青烟。
而玉册之上,未曾落下的墨迹竟自行汇聚,化作一行鲜血淋漓的大字,那字迹中透出的,是跨越千年的熟悉意志:
“不拜香火,不坐神坛,只护眼前人。”
字迹浮现的同时,南天门前那被意念洪流冲垮的阶梯,那些碎裂的星砖,仿佛失去了最后的束缚,开始一块块脱离云基,向着凡间坠落。
它们不再是神圣的台阶,而成了普通的石头。
一块坠入山林,被樵夫捡去,垫在了自家的灶台下,从此烧出的火焰都带着一丝暖而不燥的青金色。
一块落入村头,被农夫们合力砌进了井栏,那井中打出的水,清冽甘甜,能解百乏。
还有一块落在学堂外,被一群孩童当成了垫脚的书台,坐在上面读书,似乎连思绪都变得格外清晰。
每一块天界之砖落入凡尘,大地便会随之轻微一震。
紧接着,一道道细密的青金色纹路便会从砖石的中心蔓延开来,如同植物的根须,深深扎入泥土,与地脉连接在一起。
天界的基石,正在成为人间的滋养。
一缕清风,挟着关兴的意识,飘过九州大地。
他看见了那用秤杆立起剑墙的老商贾,看见了那用竹竿挥出刀风的少女,也看见了无数凡人手中那正在觉醒的“器”。
他的意识最终停留在了一座破败的土地庙前。
一个双目失明的孩童,正蹲在地上,用一片捡来的碎瓦,在泥土上反复刻画。
那稚嫩的动作,竟是一套完整的“无回式”七动刀法,虽然生涩,却形神兼备。
关兴的意识没有化作声音去点化,也没有凝成虚影去指引。
他只是让那阵风变得更轻柔一些,卷起庙前老树上的一片落叶,不偏不倚,正好落在盲童紧握瓦片的手背上。
叶落无声,却仿佛一声惊雷在盲童心中炸响。
刹那间,他心中一片空明。
那套反复描摹却始终不得其要领的刀式,仿佛被注入了灵魂。
他手中的瓦片再次划过地面,这一次,发出的不再是“沙沙”的摩擦声,而是一阵清越悠扬、宛如百炼钢刀出鞘的鸣响。
高居于观天台的老长老,身躯猛地一震。
他“看”到了那一幕,感受到了那一片落叶所承载的道韵,也听到了那一声由瓦片发出的刀鸣。
那是传承,却又不是教导。
那是点化,却又不落痕迹。
他缓缓闭上眼,挥了挥手,那本血字斑斑的玉册化作了飞灰。
“我们封的是名,他们活的是道。”老长老的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与释然,“封不得了,也……不必封了。”
天界的骚动,在这一刻诡异地平息下来。
当夜,万籁俱寂。
天界众神刚刚从白日的震动中稍稍平复心神,却又被一道亘古未有的异象惊得齐齐抬头。
南天门最高处,第九阶之上,那唯一一块还保持完整的青金天砖,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,竟自行松动,缓缓向上浮起,最终悬停在了云端。
它静静地悬着,仿佛在俯瞰整个天界与人间。
老长老瞳孔骤缩,他看到,在那块天砖从未示人的底部,正有一行并非刀刻、也非笔写,而是由光芒自行凝聚的古朴文字,缓缓浮现:
“回家路,不用天修。”
八个字,如暮鼓晨钟,敲在每一位神明的心头。
话音未落,那块承载着天界最后尊严的青金天砖,骤然调转方向,化作一道撕裂夜幕的青色流光,裹挟着无与伦比的气势,垂直向下坠去。
它的目标无比明确,穿过九重云霄,划破人间的大气,直指麦城青鳞林——正中那棵树身上嵌有青金年轮的古树。
流光一闪而逝,快到极致。
而就在它即将触及树冠的前一刹那,人间九州,从繁华市井到穷山恶水,无数刚刚觉醒了“护念”的凡人,无论是手握锄头的农夫,还是执掌铁锤的工匠,亦或是握着书卷的学子,都在同一时间猛地抬起头,望向自家的屋檐之下,侧耳倾听。
仿佛,那里刚刚响起了一声极轻、极轻的,布鞋落地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