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迪转身往外走时,眼角的余光扫过母亲,正撞见奕闵看过来的眼神。
那眼神里没有怒,倒像是初春解冻的湖面,冰层下藏着暗流——有失望,像看着自家田埂上疯长的野草;有疼惜,似怕这野草被骤雨打垮;更有种“早知道你会在这处跌跤”的了然。他喉结猛地滚了滚,慌忙低下头,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门槛,差点被绊倒,踉跄着扶住廊柱才站稳,掌心沾了层湿冷的青苔。
他本是往库房去的。方才瞥见琪亚娜的外衫还在炭盆边冒着白汽,湿得能拧出半盆水,贴在身上必是冷的。
他爹在世时总说,寒冬腊月湿了衣,比挨顿打还熬人。
库房里堆着去年新做的细棉布衫,原是准备开春给账房先生添的,此刻倒能先拿来应急。脚步迈得急,到了西厢房门口,竟忘了往日里“扣门三下,等应答再进”的规矩——许是方才被母亲训得心头火燎,许是檐角的雨打得人慌,他攥着布衫的手一使劲,竟直接将那挂着铜环的木帘掀了开来。
“啪”的一声,木帘撞在门框上,惊得炭盆里的火星“噼啪”炸起,溅在青砖地上,转瞬灭了。
西厢房里,琪亚娜正背对着门站在炭盆前。
湿衣裹在身上像层冰壳,领口、袖口都在往下滴水,落在炭火里发出细碎的“滋啦”声。她方才试着将外衫褪到腰间,想先把贴身的中衣拧干,那中衣是粗麻布做的,吸了水重得像块石头,勒得肋骨生疼。正抬手去解背后的系带,指尖刚触到那冰凉的绳结,冷不防被这声响惊得浑身一僵。
吴迪的目光,就这么直直撞了进去。
不是刻意去看的。他眼里还印着方才母亲的眼神,手里还攥着布衫的温度,可那画面像被惊雷劈进脑子里,瞬间钉死了——中衣的系带松了,从肩头滑落大半,露出的脊背白得像雪,却在靠近左胸的地方,赫然烙着块巴掌大的疤。
那疤不是寻常的磕碰伤,边缘蜷曲如枯藤缠过,中心是暗沉的红,像被烧红的烙铁狠狠按过,连周围的肌肤都带着些微的凸起,在跳跃的炭火映照下,像幅狰狞的画。他甚至看清了她因寒冷而起的细密鸡皮疙瘩,像撒了层碎盐,还有烙印边缘几道浅淡的疤痕,像是旧伤叠着新伤。
空气骤然凝固,连窗外的雨声都似被掐断了。
琪亚娜猛地回头,那双方才还透着倔强的眼睛,此刻像受惊的鹿,瞳孔缩得极小,里面炸开的惊惶比被绑在柱子上时更甚。
她几乎是凭着本能往旁边扑,拽过搭在椅背上的旧棉袍,那棉袍是去年冬天烧火丫头穿的,带着股烟火气,此刻却成了她唯一的屏障。
她手抖得厉害,棉袍的系带缠在指尖,怎么也系不上,只能死死攥着领口,将自己裹得像颗被寒冻住的粽子。喉咙里发出的不是声音,是被掐住般的破碎气音,好半天才挤出两个字:“滚……出去!”
吴迪脑子里像有千百只蜜蜂炸开,嗡得他什么也听不见。
方才被母亲训斥的羞愤,想着怎么查清爹死因的急切,此刻全被那道烙印和琪亚娜眼里的羞耻冲得粉碎。他手里的细棉布衫“啪嗒”掉在地上,沾了从房梁漏下的雨珠。
张了张嘴,想道歉,想解释自己不是故意的,可舌尖像被烫过,一个字也吐不出。只能转身往外跑,脚刚迈出门槛,又被那道该死的门槛绊了一下,整个人往前扑去,重重摔在院中的积水里。泥水溅得满脸都是,顺着脸颊往脖子里流,冰凉刺骨,他却浑然不觉。满脑子都是那道烙印,像被烧红的烙铁烫过,灼得他心口发疼。
西厢房里一时静得只剩下炭盆的噼啪声,还有琪亚娜压抑不住的、像被捂住嘴的呜咽。
奕闵不知何时站在了窗前,窗纸被雨水打湿,透着层朦胧的白,她看着儿子在泥水里挣扎着爬起来,像只被打懵的狗,踉跄着往柴房方向跑,连掉在地上的布衫都忘了捡。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芭蕉叶后,她才缓缓转过身,目光落在琪亚娜身上。
琪亚娜已经重新背过身去,对着炭盆。
方才挺得笔直的背脊,此刻像被抽去了骨头,微微佝偻着,肩膀抖得厉害,连带着那旧棉袍都跟着颤。她攥着棉袍领口的手,指节白得几乎要嵌进粗布纹理里,手背青筋都绷了起来。过了好一会儿,才哑着嗓子开口,声音里裹着泪:“老夫人……请让他出去。”
奕闵没动,只是从墙角搬了把藤椅,轻轻放在琪亚娜对面。藤椅是吴迪小时候爹亲手编的,椅面上还有几道他换牙时啃出的牙印,此刻却衬得奕闵的动作格外沉静。她坐下时,藤椅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”声,倒打破了这窒息的静。“姑娘贵姓?”她开口,语气平和得像在拉家常,仿佛方才什么都没发生,“看姑娘的口音,不像是本地人士。”
琪亚娜的肩膀僵了僵,好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三个字:“琪亚娜。”声音短得像被剪断的线,尾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,像受惊的鸟在巢里发抖。
“琪姑娘。”奕闵点点头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沉香佛珠,那佛珠是她嫁过来时,婆婆给的,据说开过光,此刻被摩挲得发亮。她的目光在琪亚娜身上逡巡片刻,没去看她紧裹的棉袍,也没提方才的事,只落在炭盆里渐渐旺起来的火苗上。就在这时,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,她抬眼一看,吴迪不知什么时候又站在了那里。
他许是在柴房门口站了许久,头发上还滴着水,沾着几片草屑,脸上的泥水没擦干净,像幅被揉皱的画。脸色白一阵红一阵,眼神躲躲闪闪,不敢看琪亚娜,却又忍不住往这边瞟,那点少年人的倔强早被慌乱啃得干干净净,只剩下手足无措的窘迫。
奕闵突然笑了,那笑声很轻,像檐角滴落的雨珠砸在青石板上,“迪儿,看够了?”
吴迪猛地回神,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,脖子一梗,脸“腾”地红了,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颈:“谁、谁看她了!”声音都发飘,连自己都骗不过。
“没看?”
奕闵慢悠悠地转着腕上的佛珠,目光轻轻扫过琪亚娜裹得严严实实的棉袍,又落回吴迪身上,“没看,人家姑娘会把自己裹得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?没看,你方才在院里踩进泥水里,连鞋掉了一只都不知道?”她的声音顿了顿,突然沉了沉,像雨落在深潭里,“吴迪,你爹教你的‘男女授受不亲’,是让你拿来看戏的?”
吴迪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,比炭盆里的火星还红。他攥着拳头往身后的门框上砸了下,“咚”的一声,震得门楣上的灰尘都落了下来。“娘!我不是……我没故意要……”他想辩解,可话到嘴边,却觉得苍白无力。他确实看见了,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,那画面已经刻进眼里了。
“不是故意,就能让琪姑娘的难堪少一分?”奕闵打断他,佛珠停在指尖,目光里带了些冷意,“当年你爹在钱塘江跑船,撞见落水的女子,都知道背过身去递件蓑衣,再喊船上的婆子来帮忙。你倒好,揣着你那点莽撞当血性,把人家姑娘的体面踩在泥里——这就是你学的‘硬气’?”
吴迪被噎得说不出话,喉结像被什么东西堵住,动了半天也没发出声。他下意识地又往琪亚娜的方向瞟了一眼,只看见她依旧佝偻着的背脊,那背影单薄得像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叶子。
他方才只觉得那烙印触目惊心,像块丑陋的疤,此刻才后知后觉想起她回头时眼里的羞耻——那不是恨,是被剥光了衣服扔在人前的难堪,比刀子扎人还疼。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,又酸又涩,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慌乱,比挨了母亲的骂更让他难受。
炭盆里的火渐渐旺了起来,映得墙上的影子忽明忽暗。琪亚娜始终没回头,只是攥着棉袍的手,似乎又紧了些,指节泛白的地方,竟透出些青来。窗外的雨还在下,敲打着芭蕉叶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像谁在低声啜泣,把这满室的沉默,拉得又长又沉。
那眼神里没有怒,倒像是初春解冻的湖面,冰层下藏着暗流——有失望,像看着自家田埂上疯长的野草;有疼惜,似怕这野草被骤雨打垮;更有种“早知道你会在这处跌跤”的了然。他喉结猛地滚了滚,慌忙低下头,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门槛,差点被绊倒,踉跄着扶住廊柱才站稳,掌心沾了层湿冷的青苔。
他本是往库房去的。方才瞥见琪亚娜的外衫还在炭盆边冒着白汽,湿得能拧出半盆水,贴在身上必是冷的。
他爹在世时总说,寒冬腊月湿了衣,比挨顿打还熬人。
库房里堆着去年新做的细棉布衫,原是准备开春给账房先生添的,此刻倒能先拿来应急。脚步迈得急,到了西厢房门口,竟忘了往日里“扣门三下,等应答再进”的规矩——许是方才被母亲训得心头火燎,许是檐角的雨打得人慌,他攥着布衫的手一使劲,竟直接将那挂着铜环的木帘掀了开来。
“啪”的一声,木帘撞在门框上,惊得炭盆里的火星“噼啪”炸起,溅在青砖地上,转瞬灭了。
西厢房里,琪亚娜正背对着门站在炭盆前。
湿衣裹在身上像层冰壳,领口、袖口都在往下滴水,落在炭火里发出细碎的“滋啦”声。她方才试着将外衫褪到腰间,想先把贴身的中衣拧干,那中衣是粗麻布做的,吸了水重得像块石头,勒得肋骨生疼。正抬手去解背后的系带,指尖刚触到那冰凉的绳结,冷不防被这声响惊得浑身一僵。
吴迪的目光,就这么直直撞了进去。
不是刻意去看的。他眼里还印着方才母亲的眼神,手里还攥着布衫的温度,可那画面像被惊雷劈进脑子里,瞬间钉死了——中衣的系带松了,从肩头滑落大半,露出的脊背白得像雪,却在靠近左胸的地方,赫然烙着块巴掌大的疤。
那疤不是寻常的磕碰伤,边缘蜷曲如枯藤缠过,中心是暗沉的红,像被烧红的烙铁狠狠按过,连周围的肌肤都带着些微的凸起,在跳跃的炭火映照下,像幅狰狞的画。他甚至看清了她因寒冷而起的细密鸡皮疙瘩,像撒了层碎盐,还有烙印边缘几道浅淡的疤痕,像是旧伤叠着新伤。
空气骤然凝固,连窗外的雨声都似被掐断了。
琪亚娜猛地回头,那双方才还透着倔强的眼睛,此刻像受惊的鹿,瞳孔缩得极小,里面炸开的惊惶比被绑在柱子上时更甚。
她几乎是凭着本能往旁边扑,拽过搭在椅背上的旧棉袍,那棉袍是去年冬天烧火丫头穿的,带着股烟火气,此刻却成了她唯一的屏障。
她手抖得厉害,棉袍的系带缠在指尖,怎么也系不上,只能死死攥着领口,将自己裹得像颗被寒冻住的粽子。喉咙里发出的不是声音,是被掐住般的破碎气音,好半天才挤出两个字:“滚……出去!”
吴迪脑子里像有千百只蜜蜂炸开,嗡得他什么也听不见。
方才被母亲训斥的羞愤,想着怎么查清爹死因的急切,此刻全被那道烙印和琪亚娜眼里的羞耻冲得粉碎。他手里的细棉布衫“啪嗒”掉在地上,沾了从房梁漏下的雨珠。
张了张嘴,想道歉,想解释自己不是故意的,可舌尖像被烫过,一个字也吐不出。只能转身往外跑,脚刚迈出门槛,又被那道该死的门槛绊了一下,整个人往前扑去,重重摔在院中的积水里。泥水溅得满脸都是,顺着脸颊往脖子里流,冰凉刺骨,他却浑然不觉。满脑子都是那道烙印,像被烧红的烙铁烫过,灼得他心口发疼。
西厢房里一时静得只剩下炭盆的噼啪声,还有琪亚娜压抑不住的、像被捂住嘴的呜咽。
奕闵不知何时站在了窗前,窗纸被雨水打湿,透着层朦胧的白,她看着儿子在泥水里挣扎着爬起来,像只被打懵的狗,踉跄着往柴房方向跑,连掉在地上的布衫都忘了捡。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芭蕉叶后,她才缓缓转过身,目光落在琪亚娜身上。
琪亚娜已经重新背过身去,对着炭盆。
方才挺得笔直的背脊,此刻像被抽去了骨头,微微佝偻着,肩膀抖得厉害,连带着那旧棉袍都跟着颤。她攥着棉袍领口的手,指节白得几乎要嵌进粗布纹理里,手背青筋都绷了起来。过了好一会儿,才哑着嗓子开口,声音里裹着泪:“老夫人……请让他出去。”
奕闵没动,只是从墙角搬了把藤椅,轻轻放在琪亚娜对面。藤椅是吴迪小时候爹亲手编的,椅面上还有几道他换牙时啃出的牙印,此刻却衬得奕闵的动作格外沉静。她坐下时,藤椅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”声,倒打破了这窒息的静。“姑娘贵姓?”她开口,语气平和得像在拉家常,仿佛方才什么都没发生,“看姑娘的口音,不像是本地人士。”
琪亚娜的肩膀僵了僵,好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三个字:“琪亚娜。”声音短得像被剪断的线,尾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,像受惊的鸟在巢里发抖。
“琪姑娘。”奕闵点点头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沉香佛珠,那佛珠是她嫁过来时,婆婆给的,据说开过光,此刻被摩挲得发亮。她的目光在琪亚娜身上逡巡片刻,没去看她紧裹的棉袍,也没提方才的事,只落在炭盆里渐渐旺起来的火苗上。就在这时,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,她抬眼一看,吴迪不知什么时候又站在了那里。
他许是在柴房门口站了许久,头发上还滴着水,沾着几片草屑,脸上的泥水没擦干净,像幅被揉皱的画。脸色白一阵红一阵,眼神躲躲闪闪,不敢看琪亚娜,却又忍不住往这边瞟,那点少年人的倔强早被慌乱啃得干干净净,只剩下手足无措的窘迫。
奕闵突然笑了,那笑声很轻,像檐角滴落的雨珠砸在青石板上,“迪儿,看够了?”
吴迪猛地回神,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,脖子一梗,脸“腾”地红了,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颈:“谁、谁看她了!”声音都发飘,连自己都骗不过。
“没看?”
奕闵慢悠悠地转着腕上的佛珠,目光轻轻扫过琪亚娜裹得严严实实的棉袍,又落回吴迪身上,“没看,人家姑娘会把自己裹得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?没看,你方才在院里踩进泥水里,连鞋掉了一只都不知道?”她的声音顿了顿,突然沉了沉,像雨落在深潭里,“吴迪,你爹教你的‘男女授受不亲’,是让你拿来看戏的?”
吴迪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,比炭盆里的火星还红。他攥着拳头往身后的门框上砸了下,“咚”的一声,震得门楣上的灰尘都落了下来。“娘!我不是……我没故意要……”他想辩解,可话到嘴边,却觉得苍白无力。他确实看见了,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,那画面已经刻进眼里了。
“不是故意,就能让琪姑娘的难堪少一分?”奕闵打断他,佛珠停在指尖,目光里带了些冷意,“当年你爹在钱塘江跑船,撞见落水的女子,都知道背过身去递件蓑衣,再喊船上的婆子来帮忙。你倒好,揣着你那点莽撞当血性,把人家姑娘的体面踩在泥里——这就是你学的‘硬气’?”
吴迪被噎得说不出话,喉结像被什么东西堵住,动了半天也没发出声。他下意识地又往琪亚娜的方向瞟了一眼,只看见她依旧佝偻着的背脊,那背影单薄得像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叶子。
他方才只觉得那烙印触目惊心,像块丑陋的疤,此刻才后知后觉想起她回头时眼里的羞耻——那不是恨,是被剥光了衣服扔在人前的难堪,比刀子扎人还疼。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,又酸又涩,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慌乱,比挨了母亲的骂更让他难受。
炭盆里的火渐渐旺了起来,映得墙上的影子忽明忽暗。琪亚娜始终没回头,只是攥着棉袍的手,似乎又紧了些,指节泛白的地方,竟透出些青来。窗外的雨还在下,敲打着芭蕉叶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像谁在低声啜泣,把这满室的沉默,拉得又长又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