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晨光刺破咸阳城外的薄雾,禁军大营内早已经是一片铿锵之声。
兵戈相击的锐响混着操练的呼喝,惊起城头宿鸟。
尚发司的营帐前,荆元岑拄着木杖,焦躁地拖着那条残腿来回踱步,额角沁出的汗混着尘灰,在沟壑纵横的脸上冲出几道泥痕。
“阿绾!阿绾!”他扯着沙哑的嗓子朝热水房方向吼,“打个热水而已,莫不是掉进锅里了?”
帐内正归置梳篦的月娘“噗嗤”一声笑了出来,递过一块粗麻汗巾:“荆叔,急什么?定是水还没滚透,阿绾等着呢呗。”
她瞥了眼荆元岑僵直的右腿不由得微微叹气,“您先坐下缓缓筋,不是说又隐隐作痛,要下大雨了吧?还有啊,这一大早编了二十几个髻,手腕子怕是要转不动了……”因为手里忙着,她将藤编的矮凳踢到了他的脚边。
荆元岑胡乱抹了把脸,顺势重重跌坐在矮凳上,残腿的钝痛针扎似的往骨缝里钻,他忍不住龇了龇牙。
幸而在雪地里捡回的那只“小冻猫子”,如今已成了他的“第三条腿”。
跑腿传话、递送工具、清洗梳篦…营里杂事大半落在阿绾单薄的肩头,倒让他这废人在尚发司重新站稳了脚跟,月钱竟比好些手脚俱全的匠人还丰厚些。
只是他嗜酒好赌的毛病改不了,他也没想改。
钱袋鼓了又瘪,可再窘迫,总不忘抠出几枚半两钱,外出归来时给阿绾捎两块新出炉的黍米饼。
瞧那小丫头捧着滚烫的饼子,鼓着腮帮子吹气,眼睛弯成月牙的模样,他心头那点被生活磋磨出的戾气,便也奇异地化开了。
光阴如渭水奔流。
捡她回来时奄奄一息的小猫崽,竟已抽条成亭亭少女。
粗布衣裙掩不住日渐玲珑的身段,低垂的眉眼间,偶尔流转过一丝惊心动魄的艳色——那是她那位早逝的生母,明樾台头牌歌姬青青,留给她的烙印。
阿绾提过青青。
说那是动辄需百金方能得见一面的绝色,却在生下她时血崩而亡。
语气平淡得像在说旁人的故事。
倒是对养母——明樾台馆主姜嬿,她话里话外总带着一点点暖意:“阿母嘴坏心不坏…没把我丢进渭河喂鱼呢。她将我养大的……那种地方吧,都是贵人……都不是好人。”
荆元岑听得心惊,厉色告诫她绝不可对外人吐露身世,尤其逃离明樾台这个事情。阿绾也知道,郑重点头。只有两人悄悄议论杂七杂八的事情时,阿绾会悄悄说些在明樾台见识过的事情,虽然因她年纪小,也说不太利落,但那些血腥和残忍,依然让他觉得这样的场面比战场上的厮杀更可怕。
每每听到这些,荆元岑就越发庆幸在雪地里救下了阿绾,这么乖巧明丽的孩子若是继续在明樾台,应该就不会再有这样灿烂的笑容了。
彼时,他救了阿绾在城外破屋里捱命,幸得与旧日同僚相遇,他指点了一条明路:“新来的蒙挚将军执掌禁军,最重军容风纪,正广召尚发司旧人。你们荆家祖传的手艺素来再军中有些名声,不如还是回来吧。”
看看自己的破屋,兜里也没有半年前,就连一点点吃食都没有了,而那个小猫崽子还发着烧……他咬咬牙,牵着阿绾的小手,一瘸一拐踏进咸阳城外的禁军大营中。
主事见他腿脚不便本欲拒之门外,目光扫过他身后揪着衣角、小鹿般惶然的阿绾时,心一软点了头。
自此,阿绾便成了尚发司帐下一道灵巧的风景,许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笑起来甜甜的小姑娘。
当然,荆元岑的看家本领“三股反拧结”,是军营里独一份的绝活。寻常发辫再紧实,经了摔打角力也得散架。他却能将一股发再分九缕,三缕为一组,如编藤般反拧交缠,成辫后坚如磐石,纵是蹴鞠搏杀也纹丝不动,三五日不散是常事。
求他编发的将士每日在帐前排成长龙,同僚匠人偷师不得法,徒呼奈何。
偏这小阿绾,一双秋水眸滴溜溜转几回,指尖翻飞间,竟将那精妙手法学了个七八成。更奇的是,她心思玲珑,见有发稀将士面露窘色,便悄悄捻了乌麻细绳编入发间,远看竟似乌云堆叠,发量剧增,惹得那些愁秃了顶的莽汉对她感激涕零。
日子竟然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了下来,虽然依然没钱,但至少能吃饱,不受气。荆元岑很知足,阿绾很自在。
“义父!水来了!”清凌凌的嗓音撞破帐前的燥热。
阿绾拎着沉甸甸的木桶,小脸蒸得通红,细汗濡湿了鬓角几缕碎发,身上竟然还有了不少水渍,看起来应该也是跑得急了些。
荆元岑哼了一声,木杖往地上一顿:“磨蹭这半天!又跟着小鱼小黑几个猴崽子,溜去校场看操练了吧?”
阿绾吐了吐舌,将滚水注入盆中,氤氲白汽腾起,模糊了她瞬间飞红的耳尖。“…就瞧了一小会儿嘛。小黑说,长大了也要当禁军,上阵杀敌……”
“少糊弄老子!”荆元岑戳破她的小心思,嗓门更响,“打量谁不知道?你们几个,眼珠子都黏在蒙将军身上了!人家是金尊玉贵的将军,是你们几个泥猴能盯着瞧的?”
心事被当众揭穿,阿绾颊上红霞更盛。
她抓起一把牛角梳狠狠砸进热水里,溅起的水花烫得她指尖一缩,赌气似地嘟囔:“看看怎么了?我…我还想给蒙将军梳头呢!谁让您只是个三等匠人,您要是少灌几口黄汤,多往上头使使劲……”
帐内霎时一静。
月娘憋着笑别过脸。
荆元岑被噎得胡子直翘,瞪着这胆大包天的小丫头,半晌,却只从鼻子里重重哼出一股气。
那蒙挚将军,年岁不过比阿绾长了五载,却已是执掌禁军的统领三年之久。
蒙氏将门中,蒙恬大将军在始皇麾下征战,而他的孙辈中佼佼者却不多,蒙挚算是其中最好的一个,剑眉星目,身姿如松,一身冷冽气度隔得老远都迫人。
据说,他是蒙恬将军小儿子临死前从族中弟兄中过继来的儿子,但一直当做亲孙子在蒙恬的眼前长大……就这份荣宠,本事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莫说阿绾这小妮子,满咸阳城多少贵女的目光,不也追着那银鞍白马的少年将军?
阿绾埋头狠刷梳篦,木齿刮过篦梁,发出单调的嚓嚓声。
水汽氤氲中,她眼前晃过的事刚刚校场高台之上,那人束着玄色武冠、墨发一丝不乱的模样。
指尖无意识地,在泡沫水中勾画起一个繁复的、只属于将军的发髻轮廓。
兵戈相击的锐响混着操练的呼喝,惊起城头宿鸟。
尚发司的营帐前,荆元岑拄着木杖,焦躁地拖着那条残腿来回踱步,额角沁出的汗混着尘灰,在沟壑纵横的脸上冲出几道泥痕。
“阿绾!阿绾!”他扯着沙哑的嗓子朝热水房方向吼,“打个热水而已,莫不是掉进锅里了?”
帐内正归置梳篦的月娘“噗嗤”一声笑了出来,递过一块粗麻汗巾:“荆叔,急什么?定是水还没滚透,阿绾等着呢呗。”
她瞥了眼荆元岑僵直的右腿不由得微微叹气,“您先坐下缓缓筋,不是说又隐隐作痛,要下大雨了吧?还有啊,这一大早编了二十几个髻,手腕子怕是要转不动了……”因为手里忙着,她将藤编的矮凳踢到了他的脚边。
荆元岑胡乱抹了把脸,顺势重重跌坐在矮凳上,残腿的钝痛针扎似的往骨缝里钻,他忍不住龇了龇牙。
幸而在雪地里捡回的那只“小冻猫子”,如今已成了他的“第三条腿”。
跑腿传话、递送工具、清洗梳篦…营里杂事大半落在阿绾单薄的肩头,倒让他这废人在尚发司重新站稳了脚跟,月钱竟比好些手脚俱全的匠人还丰厚些。
只是他嗜酒好赌的毛病改不了,他也没想改。
钱袋鼓了又瘪,可再窘迫,总不忘抠出几枚半两钱,外出归来时给阿绾捎两块新出炉的黍米饼。
瞧那小丫头捧着滚烫的饼子,鼓着腮帮子吹气,眼睛弯成月牙的模样,他心头那点被生活磋磨出的戾气,便也奇异地化开了。
光阴如渭水奔流。
捡她回来时奄奄一息的小猫崽,竟已抽条成亭亭少女。
粗布衣裙掩不住日渐玲珑的身段,低垂的眉眼间,偶尔流转过一丝惊心动魄的艳色——那是她那位早逝的生母,明樾台头牌歌姬青青,留给她的烙印。
阿绾提过青青。
说那是动辄需百金方能得见一面的绝色,却在生下她时血崩而亡。
语气平淡得像在说旁人的故事。
倒是对养母——明樾台馆主姜嬿,她话里话外总带着一点点暖意:“阿母嘴坏心不坏…没把我丢进渭河喂鱼呢。她将我养大的……那种地方吧,都是贵人……都不是好人。”
荆元岑听得心惊,厉色告诫她绝不可对外人吐露身世,尤其逃离明樾台这个事情。阿绾也知道,郑重点头。只有两人悄悄议论杂七杂八的事情时,阿绾会悄悄说些在明樾台见识过的事情,虽然因她年纪小,也说不太利落,但那些血腥和残忍,依然让他觉得这样的场面比战场上的厮杀更可怕。
每每听到这些,荆元岑就越发庆幸在雪地里救下了阿绾,这么乖巧明丽的孩子若是继续在明樾台,应该就不会再有这样灿烂的笑容了。
彼时,他救了阿绾在城外破屋里捱命,幸得与旧日同僚相遇,他指点了一条明路:“新来的蒙挚将军执掌禁军,最重军容风纪,正广召尚发司旧人。你们荆家祖传的手艺素来再军中有些名声,不如还是回来吧。”
看看自己的破屋,兜里也没有半年前,就连一点点吃食都没有了,而那个小猫崽子还发着烧……他咬咬牙,牵着阿绾的小手,一瘸一拐踏进咸阳城外的禁军大营中。
主事见他腿脚不便本欲拒之门外,目光扫过他身后揪着衣角、小鹿般惶然的阿绾时,心一软点了头。
自此,阿绾便成了尚发司帐下一道灵巧的风景,许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笑起来甜甜的小姑娘。
当然,荆元岑的看家本领“三股反拧结”,是军营里独一份的绝活。寻常发辫再紧实,经了摔打角力也得散架。他却能将一股发再分九缕,三缕为一组,如编藤般反拧交缠,成辫后坚如磐石,纵是蹴鞠搏杀也纹丝不动,三五日不散是常事。
求他编发的将士每日在帐前排成长龙,同僚匠人偷师不得法,徒呼奈何。
偏这小阿绾,一双秋水眸滴溜溜转几回,指尖翻飞间,竟将那精妙手法学了个七八成。更奇的是,她心思玲珑,见有发稀将士面露窘色,便悄悄捻了乌麻细绳编入发间,远看竟似乌云堆叠,发量剧增,惹得那些愁秃了顶的莽汉对她感激涕零。
日子竟然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了下来,虽然依然没钱,但至少能吃饱,不受气。荆元岑很知足,阿绾很自在。
“义父!水来了!”清凌凌的嗓音撞破帐前的燥热。
阿绾拎着沉甸甸的木桶,小脸蒸得通红,细汗濡湿了鬓角几缕碎发,身上竟然还有了不少水渍,看起来应该也是跑得急了些。
荆元岑哼了一声,木杖往地上一顿:“磨蹭这半天!又跟着小鱼小黑几个猴崽子,溜去校场看操练了吧?”
阿绾吐了吐舌,将滚水注入盆中,氤氲白汽腾起,模糊了她瞬间飞红的耳尖。“…就瞧了一小会儿嘛。小黑说,长大了也要当禁军,上阵杀敌……”
“少糊弄老子!”荆元岑戳破她的小心思,嗓门更响,“打量谁不知道?你们几个,眼珠子都黏在蒙将军身上了!人家是金尊玉贵的将军,是你们几个泥猴能盯着瞧的?”
心事被当众揭穿,阿绾颊上红霞更盛。
她抓起一把牛角梳狠狠砸进热水里,溅起的水花烫得她指尖一缩,赌气似地嘟囔:“看看怎么了?我…我还想给蒙将军梳头呢!谁让您只是个三等匠人,您要是少灌几口黄汤,多往上头使使劲……”
帐内霎时一静。
月娘憋着笑别过脸。
荆元岑被噎得胡子直翘,瞪着这胆大包天的小丫头,半晌,却只从鼻子里重重哼出一股气。
那蒙挚将军,年岁不过比阿绾长了五载,却已是执掌禁军的统领三年之久。
蒙氏将门中,蒙恬大将军在始皇麾下征战,而他的孙辈中佼佼者却不多,蒙挚算是其中最好的一个,剑眉星目,身姿如松,一身冷冽气度隔得老远都迫人。
据说,他是蒙恬将军小儿子临死前从族中弟兄中过继来的儿子,但一直当做亲孙子在蒙恬的眼前长大……就这份荣宠,本事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莫说阿绾这小妮子,满咸阳城多少贵女的目光,不也追着那银鞍白马的少年将军?
阿绾埋头狠刷梳篦,木齿刮过篦梁,发出单调的嚓嚓声。
水汽氤氲中,她眼前晃过的事刚刚校场高台之上,那人束着玄色武冠、墨发一丝不乱的模样。
指尖无意识地,在泡沫水中勾画起一个繁复的、只属于将军的发髻轮廓。